疼了。他又不敢放過這支明軍,要不然,在張獻忠夾攻盧九德部的時候,劉元斌在他背後來上一下,那張獻忠也絕對受不了。於是,張獻忠就與劉元斌耗上了。

這四支軍隊就在互不知情之下惡鬥了幾天。可南湖畢竟不大,隨著聯絡的建立,四位主帥都知道了各自的情況。很顯然,在僵持的情況下,誰的援軍先趕到,誰就會獲勝。

很明顯,張、羅聯軍這邊就佔有了優勢。因為他們的近二十萬炮灰已經返身回來,就要匯合在一起了。而這時候的左良玉才剛過石臺,離戰場還有三天的路程呢。

可就在此時,又一支明軍及時出現了,那就是南京城派出的五千兵馬,他們在徐明的率領下,已經過當塗,快要趕到戰場了。

也是趕巧,盧九德派往南京城的信使,見到了長江上徐明的船隊,當機立斷立刻改變命令,讓其在當塗下船,去援助盧九德。

南京城的老大下令,徐明當然要遵守。再說,長江兩岸的戰場,肯定是江南的更重要,因為南京城就是在江南嘛,所以黃得功那裡也只能夠先放在一邊了。

而徐明的出現,就像是一陣及時雨,立刻讓明軍士氣大振,也讓張、羅兩軍信心全失。也不等炮灰趕到了,張、羅二人立刻脫離了戰鬥,匯合了炮灰,向著旌德而去。(未完待續。。)

第六百一十六章開啟通道

連番惡戰,其實盧九德也心有餘悸。他也不敢單軍冒進了,只能夠目送著張、羅聯軍的離開,就等待著與劉元斌和徐明匯合。

而張、羅聯軍在甩開盧九德部以後,先過旌德,再直向徽州而去。而這一舉動,就與迎面而來的左良玉部交錯而過了。

於是左良玉連忙轉向,尾隨著追趕張、羅聯軍。兩軍就開始了環黃山跑。一番追趕之下,到底張、羅聯軍的老弱婦孺太多了,他們的速度及不上左良玉部。於是張獻忠重演了金蟬脫殼,把一部分炮灰扔在身後,讓他們糾纏住左良玉部,而他自己和羅汝才則率領著精銳揚長而去。

這一揚長而去,張、羅聯軍又繞回到了青陽,而左良玉在吃掉那些炮灰以後,也是再次尾隨而來,於是這兩支軍隊就繞著黃山耗上了。

這時候的左良玉雖然只有一萬七千兵馬,但其也是明朝最強的幾支兵馬之一,因為他的兵丁都是沙場老兵,戰鬥經驗豐富,所以明廷已經讓這支戰兵常駐湖廣。而且左良玉的部隊還有一個特點,他的部隊是明軍中,構成最複雜的一支軍隊。

左良玉軍中,有遼東兵、宣大兵、河南兵、湖廣兵,而且還有一些農民軍投誠過來的。這也可以看出,能夠把這些來源不一的部隊捏成一個整體,左良玉的指揮功力可見一斑。

不過,也因為來源這麼複雜,左良玉部到了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說是客軍,他們對當地百姓下狠手起來就是完全的肆無忌憚。所以也成為了最禍害百姓的官軍之一。

在原先的歷史上,左良玉部所犯下的罪行簡直就是罄竹難書。不過他的部隊也蛻化得相當厲害。當李自成打破北京城,建立南明的時候,左良玉直接、間接指揮的部隊已經達到了二十萬。可就是那二十萬連土匪都不如的烏合之眾,他們的戰鬥力也應該比不過左良玉現在的這支兵馬。

先不說江南,還是回到江北吧!

在第一天的瘋狂進攻以後,劉國能就不敢再用自己的老底子去消耗了。於是他就把在大別山區投靠自己的農民軍推了上去。可是誰也不是傻子,那些首領難道不知道儲存實力啊?於是他們對劉國能的命令就是陽奉陰違。

而劉國能也不敢逼得太急。如果真的以死相逼的話,就算是彈壓得住,那也馬上要吃散夥飯了。再說,第一天的激烈戰鬥已經完全可以向汝寧軍交待,劉國能也想維持著這樣低烈度的戰鬥,妄圖矇混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