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歸途 第十回 大年,接神(第1/4頁)
章節報錯
除夕夜,一聲聲炮響劃破寂靜的夜空,斑斕的煙花如同盛開的花朵,綻放在這新年的第一刻。歡聲笑語中,舊歲已去,新年將至。在這特殊的時刻,那些熟悉的習俗和傳統,彷彿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串聯起我們共同的記憶和情感。
新年的序幕緩緩拉開。這幾聲炮響,雖然少了些往年的喧囂和熱鬧,卻多了幾分深沉和莊重。它們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世界如何變遷,那些千年的文化和習俗,依然在我們的血脈中傳承,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揉了揉痠疼的腿,摸了摸騎駱駝時不慎摔破的屁股和坐車擠壓的大腿,不由得輕輕皺了皺眉。然而,這些疼痛在穿上媽媽縫洗好的過年衣裳後,似乎都變得微不足道了。那衣裳上,一針一線都蘊含著媽媽的關愛和祝福,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幸福。
我抓緊去挑除夕夜的井水。奶奶常說,除夕夜擔回的水,是“發財水,神仙水,保平安”的水。這不僅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寄託和期許。三擔滿滿的井水裝滿了水缸,也裝滿了我們對新一年的美好願景和期待。
奶奶捏著一個包好的肉餡餃子,笑眯眯地望著我。她的眼角雖然佈滿了深深的皺紋,但此刻卻彷彿閃爍著光芒。那些皺紋,是歲月的痕跡,也是她辛勤付出的見證。媽媽則忙得團團轉,但她仍然不忘取一瓢冷的井水,讓全家人都喝上一口。據說,喝上一口除夕夜的井拔冷水,能防病養身,一通百通,一順百順。雖然我從不把這些當真,但每年除夕夜,我還是會乖乖地喝上一口那鑽心刺骨的冰水。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對家的依戀和歸屬感。
今年,我似乎變得成熟了許多。沒有像往年那樣急著出去玩,而是乖乖地坐在了奶奶身旁,和家人們一同包餃子。那些鮮嫩的肉餡,是我從大隊帶回來的羊肉,經過奶奶的手,變成了一隻只精美的餃子。它們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家的味道和情感的象徵。
小妹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你為什麼總說‘知識青年’好啊?”奶奶笑著解釋道:“知識青年好啊,他們有文化,有知識,能為國家做貢獻。不像我們老一輩,沒讀過多少書,只能在家裡種種地。”聽到這裡,我不禁感到有些慚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似乎並沒有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但奶奶的話卻讓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奶奶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習俗——包鏰子。她說:“包一鏰子(硬幣),誰吃到。誰就有福氣,往年都是你姐姐吃到,看你姐姐,上山下鄉雖說沒掙上錢,不如你哥哥,可也掙得紅光滿面。”小妹聽後還是不服氣地說:“鏰子姐姐吃得最多,錢沒掙回一分,還得爸爸給,她的福氣哪裡去啦?”奶奶意味深長地說:“誰吃到鏰子,誰一定有福氣的。不要小看這些小習俗,它們都是我們老古人傳下來的智慧與結晶。”
隨著媽媽擀餃皮的聲音越來越有節奏,屋內的氣氛也越來越溫馨。父親將他辛苦了幾天自制的燈籠掛在了門頭上,那火紅的燈籠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耀眼。它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對新年的期許和祝願。
生活中有時候,有些事,有些人,不經意間就來了。有的事,有的人,能讓我們興奮,能讓我們理解和認同,但有些事,有些人卻使你煩惱和討厭,甚至是痛恨。這一切,有的會有理由,有的卻找不出緣由。或許,這就是生活的魅力所在。它總是充滿了未知和驚喜,讓我們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生命的無限可能,宇宙的博大精深。‘過年’何許不是這樣。
這上山下鄉若干年後如何是說,歷史去說吧。
此刻的我,彷彿置身於一個溫馨而美好的夢境中。身邊是親人和朋友,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美食和歡笑。屋外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煙花在天空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花朵。這一切都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