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北繼續行馳。我們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長,最終通往哪,但我們知道大紅山是必經之路。三百多公里的路,沒覺得怎麼,就到了大紅山周邊。車爬上了一個小山頂,大紅山赫然在目。

大紅山橫亙北國邊強,海床遺蹟,是遠古恐龍的家園,現在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山頂較為平整,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10公里,山體呈褐紅色,故稱大紅山。?

大紅山,在秋日柔和的陽光照耀下,猶如蒼天刻意揮毫潑墨,賜予我們一幅美麗的畫卷。 地表的潮溼,充足的日照,使得山間冉冉升起的輕霧,時隱時現,與遊蕩在山頂,忽明忽暗的雲朵呼應,使這幅本就美麗無比的畫卷,又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和無限的遐想。

大紅山越來越近了,很快就到了山底,四十多年未見了,真是,‘物是人非’呵,我們已是滿目蒼霜,而大紅山依舊是那樣雄偉,高大,壯觀,美麗。鬱鬱蔥蔥的山頂,紅潤且透著光亮的懸崖,猶如一排排威武的天神屹立在那裡。銅牆鐵壁般地守護著這片神聖的土地。我凝視著大紅山,腦海裡,那個常常勾起我思念的神奇傳說,漸漸地浮現在了眼前。

大紅山藏著很多古老的神話,相傳在很久之前,這裡住著一對虔誠的夫婦,他們有個兒子,兒子一天一天地長大了,有一天,夫婦倆將兒子叫到跟前說,孩子,你已長大了,你得離開我們,到遠的地方去,雛鷹只有遠飛,才能練出強硬的翅膀。孩子你去飛吧,去成為雄鷹吧! 兒子依依不捨地走了。 過了些日子,夫婦倆很想念兒子,他們天天站在屋後的小山丘上了望,期盼兒子歸來,時間長了,他們覺得這個小山丘不夠高,看得不夠遠,就背來泥土,沙石,倒在山丘上,墊在腳下,山丘一天一天地增高了,站在上面望的更遠了,可他們還是沒有望到兒子,他們沒有灰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如既往地繼續往山丘上運土,希望站得高,看得更遠。看到他們的兒子。他們的行為感動了神靈,一天,突然,不知從哪裡成群結隊地來了很多飛禽走獸,都往小山丘上運土運石,小山丘,很快變成了一座寬闊高大的平頂山。

夫婦倆看到如此場景,無比激動,他倆跪伏在地上,虔誠地向神靈致謝。感謝神靈賜予了他們這座大山。他們祈禱神靈保佑,呵護他們的兒子,茁壯成長,快快成為一隻雄鷹,祈禱神靈,讓他們的兒子,能回來看望他們。從那以後,他們再沒有往山上運土,只是每天堅持上山,一如既往地向遠方瞭望,望呵,望呵,日復一日,他們眼睛越來越模糊了,連腳下的小草,泥土也分不清楚了。

一天,空中突然飛來一隻巨鷹,在兩位老人頭頂上飛來飛去,展示著各種飛翔的本領。獵食的技能。二位老人見此狀,似乎感覺到了什麼,高興地大喊,‘兒子回來了,兒子成雄鷹了’。雄鷹在天空中,長長地啼鳴了幾聲,慢慢地飛走了。從那以後,這對慈祥的老人再沒有走下山,朝著雄鷹遠去的方向,帶著喜悅和無比的安詳,永遠地矗立在了山頂。他們的身軀慢慢地和大山融為一體,他們的血液滲透在了山中,慢慢地發熱燃燒了起來,最終形成了熊熊烈火,大火一直燃燒了九九八十一年,火熄滅後,山成了紅色,且更大,更美,更壯觀。在山的中央。遠遠望去,猶如兩位慈祥的老人,笑眯眯地凝視著遠方。呼喚著遠方。她們的身旁簇擁一群翹首欲飛的雄鷹,守護著大紅山,守護著家鄉,守護著這片神聖的草原。

後來,人們在大紅山,常常看到雄鷹帶著雛鷹在這裡展翅飛翔。看見它們在大紅山的峭壁上築了巢,人們都說,老人家的兒子在這裡紮了根。

我深情地凝視著大紅山,情不自禁地喊道,

“我們回來了”,

大紅山似乎聽到了我的呼喊,山間裡久久地迴盪著一個聲音。

‘我們回來了,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