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矛兵中躍出一男子,雙刀舞動,一刀挑開長槍,一刀直劈前方。此乃武松短刀入槍之技,一刀劈開前行之途,方顯武松心中之暢快。

林沖驅馬疾馳,大喝一聲:“殺!”多年的憤懣積於胸口,今日他要為自己正名,豹子頭林沖,上馬衛國,下馬治軍。一身武藝今日盡獻疆場!

西夏軍馬駭然失色,何時宋國有如此勇猛之將。步卒來處血雨腥風,騎兵衝鋒勢如破竹。那馬上之將素未謀面,單槍匹馬衝入陣中,挑殺十餘騎兵。此乃何方狠人!

主帥拓跋驅馬轉身狂奔,一騎疾馳而來阻攔:“休走,淮西馬勥在此!”迎面一刀劈下。

馬勥手持三十八斤潑風刀,一刀落下剛猛有力,他亦是走的剛猛路線。一套招式劈、砍、掃,挑,掄。打得對手唯有招架之功。

一騎如飛而來,高呼一聲:“下來”山士奇一棍將拓跋主帥擊落馬下。轉身勒馬道:“馬校尉,都統制有令,速戰速決,放西夏軍馬過去。前方自有太尉大軍截擊。”

馬勥一刀斬殺主帥,驅馬揚鞭高呼道:“全軍撤退!窮寇莫追!”

這一戰督軍的太監提筆不語,這戰績如何記錄?那武二、魯達兩人百人斬,楊志斬將奪旗,馬勥手劈主帥。這般戰績寫上去是不是有些………直到三日之後,童太尉戰報傳來,西夏十五萬軍馬斬於隘口。太監心道:西夏全軍不就十萬?哪來這麼多人!

既然主帥都在吹,自己這麼寫上去問題不大。於是按戰如實記錄,將戰報傳進京都。

宮中楊戩得悉大喜,差人聘請文人墨客,大書特書此戰。又派快馬加鞭,八百里加急,將拓拔兀顏頭顱送進京都。

於上朝之時進獻官家,這是四次宋夏之戰以來,第一次斬殺王族。意義不言而喻,儘管官家懷疑戰績,但這個頭顱實打實震懾到了官家。這是真正的功績啊!官家心想著文人在史書上的筆墨,心中大喜,下令犒賞三軍,賜牛羊好酒。

西夏大敗之後,遼國隨即自賀蘭山進犯,腹背受敵的西夏臣服大遼,自此西北安寧,官家隨即撤銷種家軍,設立都指揮使,建軍西北。种師道沒有指揮權,再也沒有掌兵之權,天下武將無不心寒。

西北軍中的右翼大將呼延灼,因赫赫戰功而被賜予汝寧都統制之職,然而這榮耀的頭銜之下,他卻僅有指揮之權,而無實際兵馬可調遣。

軍權分散的現狀,使得天下武將心生寒意。除了折家因帶兵不多而地位依舊穩固外,全軍上下皆噤若寒蟬,不敢輕易談及保家衛國之事,生怕觸碰了某些禁忌而招致禍端。

在此背景下,楊芝褚返回京東路,開始著手整合境內力量。他派遣手下各校尉奔赴各山頭,廣泛散發名帖,召集全境的英雄好漢。其目的有二:一是保護商路暢通無阻,設立中轉站點,收取合理的過路費用;二是調集好漢兵馬,整肅全軍紀律,使之完全聽命於己。

這些信件的言辭頗為犀利,明確表示:凡不願歸順者,必將踏平其山頭!一時間,京東路各山頭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有的山頭持懷疑態度,有的則選擇屈服,態度各異。

面對那些不服從者,楊芝褚親自率軍前去征討。其中,孔家兩兄弟策馬迎戰,他們皆是宋江的弟子,曾在鄉間橫行霸道。然而,在戰場上,索超僅三斧便砍翻了孔明,一斧挑飛了孔亮,他大笑道:“就憑你們這等三腳貓的功夫,也敢佔山為王?豈不是欺我山東無好漢!”

若非宋江親筆書信前來求情,孔家兩兄弟恐怕早已命喪黃泉,身首異處。那些曾經的山寨被一一殲滅,楊芝褚從中收穫頗豐。

飲馬川的一眾英雄好漢前來投奔,其中大哥“鐵面孔目”裴宣尤為引人注目。他曾是京兆府六案孔目,精通刀筆之法,擅使雙劍,一身正氣凜然。初次相見,楊芝褚便被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