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微冷,春寒料峭。

小院內,那棵大桃樹依舊桃花燦爛。

桃花樹下,李夢陽與趙仙升正在下棋對弈,難解難分。

二人其實很少下棋,一是二人棋藝差距太大,趙仙升水平實在一般。二是李夢陽也未修棋道一途,僅閒暇時翻一翻棋譜,權當打發時間的小把戲。

只是,自從那日看完元宵華燈回來,李夢陽便潛心研究起了這圍棋一途,趙仙升也隨便看了幾招圍棋定勢。

趙仙升執黑先行,李夢陽執白後手,且讓三子。

黑子如一條長蛇,直搗黃龍,攻勢凌厲。白子固守自穩,任由黑子不斷包圍,但始終存留一口氣。

圍棋縱橫十九道,變法無窮,棋盤亦如天地。兩人已快將整個棋盤下滿,卻仍未分出勝負。黑子不斷蠶食白子,可白子雖狼狽不堪,卻始終存有一線生機。就是那一口氣,黑子無論怎樣都吃不掉。

李夢陽溫和的笑著,從棋簍中夾出一枚白子,緩緩落子棋盤一處:“仙升,為何非要執著那一念仙境呢?半步仙境也很不錯,不是嗎?況且,我的猜測也與你說過吧。”

自從那次從天上下來,知道了李夢陽的心意後,趙仙升重回巔峰,便要破境。李夢陽問過為什麼,可趙仙升也只是默默飲酒,什麼也不說。

半步仙境已是人間最高修為,至於一念仙境也只存在於千萬年前的傳說中了。

李夢陽當年將天下修行劃分為九境。前三境,入臻化境,立命凡境,空明心境,這三境仍屬於凡人之列,剛剛踏上修行之路,可增加壽元,一境十年。

中三境,浩瀚海境,載物地境,不息天境,這三境已是真正的修士了。大多數修士的境界也就是海境或地境,但二者並無高下之分,無非是側重方向不同,山上修仙之人注重海境時吐納天地靈氣,山下習武之人則注重錘鍊一口先天真氣。

當天地靈氣與先天真氣相融凝聚成水,如大江大河般奔流不息,便自然而然躋身不息天境。

不息天境又細分三階,對應雲天,長天,玄天。每破一階便如登天一般,不講什麼機緣,只看自身苦修,須知登天長路要一步步向上。

登天絕頂大圓滿或已知心中合道之路,便入妙雲玄境,修為一落千丈,從天上仙人變為凡夫俗子。破境之難,難於登天,一是看自身機緣與心性,二是看那所謂的真我與本心。人身小天地與自然大天地共鳴,入十萬法境,掌握法則之力。

至於那一念仙境就更加虛無縹緲了幾乎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連一條崎嶇的大道都沒有。

修行之人如在一根吊在懸崖的細繩上摸黑前進,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道消,魂飛魄散的下場。

李夢陽與趙仙升皆是半步仙境,人間全無敵。

李夢陽在安神宮同意與大平同生同死時,曾有那麼一瞬入了一念仙境,當然僅僅是那麼一瞬,就讓他後怕至今,這是他五百年的修道歲月中不曾感受過的。

是一種極其玄妙的感覺。自己的肉身崩碎,迴歸於地;而神魂飛昇,迴歸於天。

神魂體魄與天地完全融合在一起,達到了真正的天地人三者之間的玄妙融合。

李夢陽當年入一念魔境時的感覺更像是與整個天地為敵。

天上,地下,人間全都想將他誅殺殆盡,無論何處,都沒有他的容身之所。這跟一念仙境完全相反。

李夢陽推測,一念仙境便是與天地自然合二為一,成為天地意志的一部分,成為這世間執行的某種規則。一念魔境便是與整個天地人間為敵,殺他一個天翻地覆,屍山血海,讓世間再無一物敢質疑自己的存在,自己便成為世間唯一的法則。

自己的這些推測,當然也與趙仙升說過……可他就是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