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太子威儀的時間真是漫長之極。

康熙和一眾蒙古王爺交談良久,直到他臉上的笑容在看到神女遲遲未曾出現而僵硬。

這才有些性意闌珊的又和那些蒙古王爺們喝了一杯酒,拉著太子準備回到自己的龍椅之上。

胤礽確實趴在康熙的耳邊小聲說了幾句,康熙看了一眼熱鬧至極的胤褆等人的席位。

一句你是太子都已經到嘴邊了,可看到胤礽拽著自己的袖子楚楚可憐的樣子。

康熙還是點了點頭任由他去找尋其他兄弟。

胤褆早早的就已經給老二留了一盤肉,甚至防止肉涼了沒法吃,他還特地從惠嬪那裡拿了一個用以保溫的器具。

惠嬪在得知自己的兒子要這個東西是為了給太子之時,一時間甚至想敲開自己的兒子腦袋好好瞧一瞧。

歷朝歷代庶長子和嫡次子都是不死不休的關係,甚至前兩年明珠還曾經和她透過信。

只說等到大阿哥入朝後他定會舉足之力站在大阿哥身後,到時候都說立嫡立長。

只要能夠拉下太子,新太子之位非大阿哥莫屬。

惠嬪若說沒有心動也是假的,後宮女人有哪個不希望自己能母憑子貴?

又有哪個不希望自己能力壓眾人登上太后之位?

可是她前頭死孩子實在是死怕了,胤褆是她這輩子唯一的指望了,比起身登高位她更希望自己的兒子一生安康。

為此惠嬪想法就只有一切以自己兒子心意為重。

她並沒有給納蘭明珠回信,可也沒有拒絕納蘭明珠多次傳來的信件。

這就是一種表態了。

從前是因為他們母子二人幾乎沒怎麼相處過,惠嬪只覺得自己的兒子雖然在宮外養了幾年卻是一等一的聰慧。

可他們母子二人真正相處至今,惠嬪才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什麼玩意。

要腦子那是沒有的。

哪怕她是親孃也不能昧著良心說自己的兒子聰慧。

就這樣的腦子還要拉下太子呢?

惠嬪一方面慶幸於自己沒有過早的給納蘭明珠回信,一方面也在糾結納蘭明珠沒有繼續寫信拉攏是不是也發現了老大腦子真的不聰慧?

惠嬪給兒子準備食盒的時候整張臉都是黑的,更是第一次有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趕出去的衝動。

胤褆卻看不出來自己額娘臉上的不悅,他拿起食盒就急衝衝的往外走去。

直到今日也算是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