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能見面,但書信的來往也是極為頻繁的,南昌江忠源求救,曾國藩派了三千新軍過去解圍,雖說吃了一次敗仗,但傷亡的人數並不多,這次江忠源求救,按著曾國藩的意思,還是要過去支援一下的。
但曾國藩想支援,手下的兵將和幕客們,卻另有想法,長毛賊犯湖北,下一個目標必將是湖南,田家鎮隔著衡陽可不近,這一來一去,一個多月的時間,怕是最起碼的。
現在可是在打仗,一個月的時間,變故可不少,萬一長毛賊打湖南怎麼辦?田家鎮一帶,跨江就是湖南,兩軍對上,這幾千援兵怕不是長毛賊大隊人馬的對手;若是錯身而過,抽調援兵之後,湘勇的戰力還剩多少?能不能擋住長毛賊的攻擊呢?
率兵打出湖南,也在曾滌生的萬丈雄心之內,江忠源就是個榜樣,他憑著幾百湘勇,從候補同知打成了一省巡撫,那自己的萬餘湘勇呢?
但部下們的意見,也不容忽視,雄心就是再大,也要有立足之地,失卻了湖南,這湘勇也就什麼也不是了,權衡利弊之後,曾滌生就放棄了兵援田家鎮的念想。
放棄救援,並不意味著曾滌生放棄了江忠源,湘江子弟同氣連枝,江忠源做的越好,對曾滌生來說作用也越大,曾滌生把救援江忠源的任務,透過分析交給了武漢三鎮的楊老三,這位與自己同為團練大臣的年輕人,身份比自己還高一些,他曾滌生只是個幫辦團練大臣,而楊老三卻是實實在在的提督五省水師團練大臣,而且前面還要加上欽差兩個字,嶽州的一次會面,曾國藩對於楊老三評價,也是相當高的。
既然這楊老三駐軍武漢三鎮,想來吳文鎔敗亡的結果,他是不想看到的,可戰局變幻之快,卻不是曾國藩可以預料的,蘄州失陷、黃州失陷、吳文鎔敗亡來的如此之快,剛剛上任沒兩天的老鄉黨,也在廬州攻防戰之中,一敗塗地投水而死。
得到訊息的曾國藩也是懊悔不已,可想想自己援兵的速度,即使接了信函,就出發,也很難追上老鄉黨的步伐,救與不救,就沒多大區別了。
楊老三的動作。倒是如他想象的一般。但兵至黃州之後。楊老三也停住了進軍的步伐,想來他那五千人馬,也不敢纓長毛賊的鋒銳吧?
與曾滌生想的不同,楊猛不是不敢打,而是不想打,可駐紮在黃州的韋俊、石祥禎兩人,擺出的架勢卻是固守的樣子,這可不是不想打仗該擺出的架勢。在楊猛看來這就是挑釁吶!
攻城,楊猛想了想自己的實力,第一時間就放棄了這個想法,他這五千人,新手佔了多數,收攏來的萬餘官軍,能用的四千,大煙鬼八千,雖說軍中有個幾十門八抬的臼炮,行動很迅疾。可黃州城內的太平軍卻是過萬的。
一旦這仗打成了巷戰,那就是人盯人的死磕了。他這一萬七八千人馬,能活下來多少,就很難預料了。
打巷戰,火器的用途也小了很多,攻城,顯然是以彼之短攻敵所長,極不可取!不攻城的話,雙方就只能隔城相望了,至於打不打的決定權,楊猛就直接交給了韋石二人。
不打,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開戰,誰他媽管你是誰,石相公的族兄怎麼了,就是對上石相公,到了面對面的時候,楊猛也是一樣的選擇,能殺不能放!敵人就是敵人,一旦站到了對立面,就是個不死不休的結局。
楊猛蹲在黃州城外與韋石二人對峙,攝於楊老三的威名,韋石二人還真不敢動手,韋俊把前線的戰報,傳到了天京,主持大局的楊秀清一看楊老三拒守黃州,這眉頭也皺了起來。
自打定都天京之後,天王就不怎麼理事了,所有的政務軍務,都交給了東王楊秀清,手裡的權力越大,楊秀清的野心也就越大,若只是做東王,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