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讀書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而官場不需要這麼多的‘人才’,再者說了,他們讀的那些書,對做官行政,也沒多大用處,千里為官只為財,這樣的人,楊猛不需要,未來的國度也不需要。

做工他們不屑,理財他們不會,學技術他們不成,做官固然是他們的期許,但他們沒有相應的行政能力,就行政能力來說,一個粗人在明湖學上三五個月,就能有勝任州府的能力,留著這些個讀書人,只能成為變亂的源頭,與其以後頭疼,不若就著機會坑殺他們。

“三爺,如此行事,不會動搖國家的根本嗎?”

岑毓英這話問的有些好笑,徐子渭與李秀成的嘴角都翹了起來,岑毓英算是個正統的出身,對於有些東西的理解不深,而深諳官場的徐子渭和反賊李秀成,則是很清楚這些東西,讀書人?動搖國家根基的正是這些讀書人。

“三爺,此事做了,怕是牽連眾多吶!冤死的人怕是不會少了。”

“老子只問有幾成勝算!至於冤殺,這大清朝兩百年冤殺的人還少嗎?

讓這些人掌國,一次饑荒就能餓死人口幾十萬,老百姓總還能種地產糧,他們能幹什麼?五穀不分四體不勤,說的就是他們,冤殺也就冤殺了,這篡國總要死人的,與其死老百姓,不如死這些讀書人。

儒教的傳承,有太多的書籍,合著咱們還要整理儒教,這批人死掉之後,儒教也就沒有太多衛道士了,豈不是正好?

再問一句,此事有幾成勝算?”

徐子渭所謂的冤殺,楊猛一句話就駁了回去,死人這一路走來,他看的太多了。

“至少七成!”

有些尷尬的徐子渭說了一個大概的數字,但在他的心裡,這勝算怕是更高。

“此事十拿九穩,百姓畏懼官家,若只是一兩年,此事十拿九穩,只要三爺將來殺得利索一些就好!”

李秀成的觀點,算是為徵俄稅拍了板兒,聽了十拿九穩之後,楊猛一拍桌子,就為徵俄稅定下了基調。

“兩個月之後,開始徵稅,人員你們安排,楊家隱在暗處!”(未完待續。。)

第八百六十八章 屠戮開始

徵俄稅被安排下去,在楊猛這邊也算是兵行險招,原因也是無奈,究其根本只有兩個字供需而已。

軍餉,如今最低的也是每月五兩銀子管吃住;薪俸,受影響的只是官場,而各處民壯的收入,也是幾年之前的幾十倍;銀子,楊家治下的大多數人,都可以賺到;而物價卻依舊停留在幾年前的水平。

物美價廉,是個褒義的說辭,百姓手中的銀子慢慢多了起來,購買力越來越強,這是商業大興的前兆,但放到如今來看,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百姓手裡的銀子,多半要歸功於楊猛這兩年大量開工的方略,這是純粹的人為因素,這樣的人為因素破壞了等價交換的原則,種地或是其他手工業的薪資還停留在幾年前的標準之上,相較於絕大多數人的收益,以及如今的人工成本來說,楊猛的這些舉措,無疑是破壞了市場的平衡。

這樣的舉措若是隻持續一兩年,影響不大,但楊猛想要持續下去,一旦市場的供求完全崩壞,那就是真正的災難了,經濟危機這個東西,西方世界也要等到幾十年之後,才會爆發,而楊猛的這些舉措,無疑是促成經濟危機爆發的前兆。

經濟危機這東西,無關乎國家的性質,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供求的不平衡,如今的大清,本沒有爆發經濟危機的條件,但楊猛大量用工、超額髮薪,卻直接引發了經濟危機的爆發,雖說如今只有一個苗頭。但楊猛可以肯定。若是沒有改變。幾年之後,或許不要幾年只要兩三年的時間,市場供求的不平衡,就會讓自己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楊猛不是學經濟,對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