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他對釵黛二人的看法。寶玉支支吾吾,不敢直言。元妃見狀,心中有數,笑道:“本宮知你心意,但婚姻大事,並非僅由情感而定。”

寶玉出宮後,越想越愁。而黛玉和寶釵這邊,也各自思量。這時,府外來了一位遊方道士。那道士聲稱能算出人的姻緣命運。薛姨媽忙請道士進府,先為寶釵算。道士捻鬚搖頭晃腦,說了一堆晦澀之言,大意是寶釵姻緣近在咫尺,卻有波折。

輪到黛玉時,道士看了黛玉許久,嘆道:“姑娘命中有劫數,此劫關乎情緣,若能熬過,自是美滿。”黛玉聽了,心中一驚。紫鵑在旁不滿道:“你這道士,莫要胡說。”道士也不惱,飄然而去。

此後,府中傳言四起,都說黛玉命途多舛,不適宜與寶玉成婚。賈母聽聞後,心中猶豫起來。黛玉得知這些傳言,病體愈加沉重,整日以淚洗面。紫鵑四處奔走,想要平息流言,卻無能為力。寶釵雖同情黛玉,但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等待命運的進一步指示。

恰在此時,北靜王水溶來訪。他素來傾慕賈府的才俊佳人,此次前來,一是看望寶玉,二是好奇那傳聞中的林黛玉與薛寶釵。見到黛玉病態嬌弱卻難掩靈秀之氣,心中不禁起了憐惜之意。

北靜王身份尊貴,他的態度隱隱影響了賈母的想法。賈母思忖著,若黛玉能得北靜王庇護,或許也是一條出路。於是委婉向北靜王提及黛玉的才情與境遇。北靜王聽後,表示願為黛玉尋覓良醫。

這一舉動使得府內議論紛紛,有人猜測北靜王是否有意納黛玉為側妃。寶釵聽聞,心中五味雜陳。而寶玉更是心急如焚,他找到北靜王表明自己對黛玉的深情。北靜王大笑,原來他只是不忍黛玉被流言所傷,並無他意。經此一事,賈母重新堅定了支援寶黛的決心,流言漸息。黛玉病情也稍有好轉,她與寶玉四目相對,眼中滿是劫後餘生的慶幸,而紫鵑也終於放下心頭大石,府中暫時恢復了往日的平和安寧。

可好景不長,邊疆戰事突起,朝廷急需錢財糧草擴充軍備。賈家被責令捐獻大批財物,一時間賈府上下人心惶惶。為了湊足數額,賈赦等人打起了黛玉嫁妝的主意。他們以為黛玉孤身一人寄養於此,這筆錢可以隨意挪用。紫鵑察覺後告知了黛玉,黛玉氣憤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寶玉得知此事後,決定尋求北靜王的幫助。北靜王考慮到賈府的狀況和寶黛的情誼,答應出面周旋。同時,寶釵也勸說母親拿出部分家財幫助賈府渡過難關,她深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

在多方努力下,賈府的危機得到緩解。賈母趁機提出正式確定寶黛的婚事,眾人見北靜王都支援寶黛,也不再反對。寶玉和黛玉終於得以訂下婚約,紫鵑喜極而泣。而寶釵雖有些失落,但也真心祝福他們。從此,寶黛在府中安心度日,期待著成親之日的到來。

誰知,成親前夕,賈府忽接密報,說北靜王水溶捲入謀反大案。聖上大怒,下令徹查與之關聯之人。賈府因與北靜王來往密切,被牽連其中。寶玉作為北靜王好友,被官兵抓走審問。

黛玉心急如焚,不顧身體虛弱,求見官員陳情。但賈府此時人人自危,無力相助。寶釵也為寶玉擔心,她勸母親再使銀錢疏通關係。

賈母憂慮成疾,臥床不起。紫鵑日夜陪伴黛玉,寬慰她定能逢凶化吉。

幾日後,傳來訊息,北靜王證實清白,原來是政敵誣陷。寶玉被釋放歸來,只是受盡折磨,身心俱疲。

經此一劫,寶玉與黛玉的婚事不再拖延。賈府上下齊心操辦喜事,一掃先前陰霾。成親那日,鑼鼓喧天,黛玉鳳冠霞帔,美若天仙。寶玉精神抖擻,滿心歡喜。紫鵑看著二人拜堂成親,欣慰落淚。寶釵也帶著真誠的笑容參加婚禮。自此,寶黛終成眷屬,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賈府也慢慢走向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