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蒙他們數人所救,見他們鮮衣怒馬,威風凜凜,心生豔羨。遂懇求他們將自己帶在身邊,楊芝褚便令他與李忠比試武技。觀後,覺其雖武藝平平,但馬上騎術尚可。隨口一問,方知周通自幼頑皮,常騎家中劣馬嬉戲。七八歲時,已能策馬疾馳。

遂帶他欲行,豈料他奔至林中,吹起哨子。須臾,竟有一二百人黑壓壓地奔出。周通面露尷尬之色,笑言:“哥哥,吾本欲聚集附近流民,佔山為王,嘯聚山林。今日得遇諸位兄長,似有大好前程,誰還願落草為寇,玷汙家門聲譽。”

楊芝褚沉默不語,僅揮手示意他們尾隨其後。心中嘆道:宋國雖國富,然民不強,官家只顧享樂,一味諂媚文官。只求史書能有光鮮之筆。卻不知打壓武將,已損及國之根本。

昔日,各地皆強制養馬,軍隊何曾缺過馬匹。然權貴以食羊肉為美,朝中賞賜亦以羊肉為嘉許。以致各地又大興養羊之風。馬政荒廢,鎧甲堅固,弓箭銳利,獨缺良馬,面對遊牧民族,束手無策。

更甚者,大量圈地,致流民四起,軍費逐年攀升。財政入不敷出,遂採用隱瞞之法。文官堅信,只要禁軍尚存,便無大礙。剋扣軍費,使他們貪慾愈發膨脹。以致軍隊愈發不成體統。

眾人歷經數日跋涉,流民得以飽食數日,這些流民方才顯出人形。楊芝褚深知若是如此樣子進城,只需在城門之外,婁知縣恐怕就會受到驚擾。

於是責令周通監管流民,原地安營,自身率二十騎兵先行入城。為這些人購置衣物、糧食,調養數日之後方可示人。

甫入縣衙,楊芝褚即表明來意,只見衙役匆忙奔出,逾時方尋得知縣大人。一肥碩中年男子一路疾行而來。

見楊芝褚,知縣長吁短嘆:“將軍總算來了,年初運送花石綱,年中又索生辰綱。本縣已被掏空,流民四起。竟成氣候,聚眾數百。日前連團練使亦遭其殺害。我終日惶恐不安啊!”

楊芝褚詫異問道:“婁知縣,怎會如此,縣裡都頭、衙役何在?只需關閉城門,此百十人足以抵禦到,廂軍前來增援啊?”

知縣面露難色,答道:“本縣僅有四十衙役,人手不足。”繼而向其解釋,半晌楊芝褚方明就裡,原來此縣小吏倒有二十餘。稅收、戶籍管理井井有條,表面文章做得極好。

廂軍亦是如此,原本兩三個大縣之間,設一團練使,麾下有百廂軍。雖為民兵,但每年兩訓,亦配備長槍、弩箭、皮甲。然現今這些人已不足二百,且皆為老弱病殘。

此刻,三位縣太爺都盼著他到來,想從勞軍營中抽調些賊配軍,加以訓練。畢竟一旦流民作亂,就只能仰仗他了。聞言,楊芝褚頭疼不已,心想這該如何抵擋?周通手下的這些人恐怕比不少敵手還要強呢。

楊芝褚也顧不上寒暄了,直接向其索要軍械和布衣來充實軍隊。婁知縣很快讓一名小吏把東西領了出來。

見此情形,楊芝褚的臉色才稍有緩和,他又給周通、李忠買了幾身衣服。接著找到鐵匠鋪,要了上好的鐵,打造了兩支長槍。之後才差人把東西送到城外,讓周通把那些流民武裝起來。

他自己也並未懈怠訓練,既然自己要夯實基本功,那便讓每個士兵都參與進來。除個別獵戶讓人打造弓弩並配備短刀外,其餘人都統一使用長槍。

士兵們每日都會前往城外,進行刺殺練習,就長槍而言,著重練習扎的動作,動作要領為手臂平舉、馬步扎穩、發力刺出。歷經三個月的訓練,這些士兵的實力,比練了一年的刀客還要強勁。

至於賊配軍和周通麾下的人,則難以做到盡善盡美了。軍中本就無法為他們,配備長槍和鎧甲,只能打造一些朴刀。作戰時,安排他們在隊伍後排,一旦衝散敵軍陣型,便負責用朴刀進行砍殺。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