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
塵土榮華 昔晦今明(2)
所以長髮遮面之貞子偈曰:
噫!
萬卷經書皆無物,
不需文字大道宏。
青燈空笑修行苦,
何若瀟灑鹿鼎公?
我一貫的看法是,金庸寫得最好的,就是《鹿鼎記》。《鹿鼎記》以下,依次是《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所以,金庸寫完《鹿鼎記》就金盆洗手,退隱江湖了。因為不可能寫出更好的作品來了。所以,智珠在握如金庸者,自然和他所推崇的范蠡一樣,選擇激流勇退。
《鹿鼎記》這部書,好就好在寫了韋小寶這麼個人物。當年租書看時,《鹿鼎記》是最後看的一部。這之前看的是《天龍八部》,看得熱血沸騰,所以對《鹿鼎記》也寄予類似於《天龍八部》的熱望。特別是第一回就出現了“為人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陳總舵主,更吊起了我的胃口,以為小白龍韋小寶也會像段譽一樣因緣際會而後終成一代高手。隨著情節的進展,因緣倒是際會了,不算那個教他假武功的海大富,陳近南、九難、洪教主等頂尖高手都成了他的師傅,但是,韋爵爺他無心向學。他喜的是做老千,想的是開麗春院,他傍的是皇帝這個天下最大的款和腕,所有這一切,都只為那白花花的銀子,輕飄飄的銀票。不錯,他愛的是個錢字。而此前金庸筆底的人物不管好人壞人,一律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從不考慮錢的問題。說實話,當年初讀《鹿鼎記》,我確實有些失望。呵呵,那時我涉世不深啊。後來,我逐漸的越來越喜歡《鹿鼎記》了。《鹿鼎記》和《倚天屠龍記》成了我讀的次數最多的書:讀《倚天》是因為愛趙敏;讀《鹿鼎》則是一種難言的快樂和辛酸。我逐漸明白,沒有閱歷的人是不會讀得通《鹿鼎記》的。而讀通了《鹿鼎記》,則世上無難事矣。
金庸在《鹿鼎記》的後記中說道,很多人因為韋小寶的德性而不喜歡《鹿鼎記》,甚至於認為這書不是金庸寫的。“武俠小說的讀者習慣於將自己代入書中的英雄,然而韋小寶是不能代入的。在這方面,剝奪了某些讀者的若干樂趣,我感到抱歉。”然後他又為韋小寶也為他自己做了一些辯解。其中比較有趣的一句是:“韋小寶與之發生性關係的女性,(諸公,這句有點彆扭,不太通,是個病句),並沒有賈寶玉那麼多,至少,韋小寶不像賈寶玉那樣搞同性戀,既有秦鍾,又有蔣玉函。魯訊寫阿Q,並不是鼓吹精神勝利。”比較語重心長的一句話是:“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學。”金庸的這些話,有些含含糊糊,欲言又止,迫於時評,好歹得說幾句,但又不想說破微言大義,也不想把話挑的太明。這是很符合金庸的中庸之道的。
但不把話挑明就會說不清一些道道,不得已,在下只好在這裡替金庸把話挑明。韋小寶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是一個首要的問題。韋小寶,他是一個靠本能生存的人,靠本能生存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生存之道,他的本能非常好,總能左右逢源,逢凶化吉;他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他的生活沒有原則,但也可以理解為他能像水一樣隨物賦形;他是一個不識字、沒有靈魂和思想的人,所以他沒有痛苦,也沒有讀書人特有的不安、軟弱、猶豫、彷徨和自我的搏鬥,更也沒有讀書人那種特有的無恥、陰暗和無聊;他是一個沒有理想的人,當然這是指理想主義的那種理想,陳近南或者切格瓦拉那種理想,其實他有一個理想——開麗春院連鎖店;他還是一個沒有感情生活的人,當然阿珂可能曾讓他模模糊糊地感覺到愛上一個人的意味……最令人詫異的是:韋小寶是一個天然諳熟吳思先生總結出來的“潛規則”的人——不管是做人還是做官。所以他做人很成功,做官也很成功,所以他在妓院,皇宮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