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朱雄英對於自己被冊封為皇太孫,開始主動提起了,朱元璋感覺這事兒好做!於是乎朱元璋就問:大孫子,你覺得啥時候搞個冊封大典啊?

聽到這裡朱雄英有些懵逼的說道:皇爺爺,冊封大典?我之前不是說過嗎?大臣們會反對這個事情的!怎麼難道您忘了?

聽到這裡朱元璋也算是明白了,朱雄英這小子的顧慮在哪兒?聽到這裡朱元璋自信說道:這有何難?你就說你願不願意當吧?

聽到這裡朱雄英感覺朱元璋又在挖坑,正色說道:我當了之後,可不可以辭個職啊?

聽到這裡朱元璋厲聲道:混賬東西,你以為當了皇太孫是過家家呢?你就說你願不願意吧?

這些時日朱雄英也沒少跟方孝孺討論一些事情,於是乎朱雄英採取了中庸式回答:容我三思,可以不?

聽到聽到這個回答之後,朱元璋原本緊繃著的臉逐漸放鬆下來,他那如鷹般銳利的眼神也變得柔和了許多。他微微頷首,表示對答案的認可與滿意。原本籠罩在他身上的凝重氣息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和緩、寬容的氛圍。此刻的朱元璋不再像一個威嚴不可侵犯的帝王,更像是一個得到了滿意答覆的普通人。他臉上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似乎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充滿期待。整個場面因為朱元璋態度的轉變而變得輕鬆起來,但眾人仍不敢掉以輕心,生怕打破這難得的和諧氣氛。

於是乎朱元璋又說到:大孫子,咱們這就回去讓欽天監和禮部尚書,太常寺他們幾個挑個日子舉行冊封大典如何?

聽到這裡朱雄英有些懵逼了,說道:皇爺爺,我,我啥時候同意了?

聽到這裡朱元璋臉色佈滿了陰雲,這倒是把朱雄英給嚇的大氣都不敢喘一個,只能委曲求全的說道:皇爺爺,現在最重要的是皇祖母的祭祀大典都沒有搞明白,您就考慮了冊封大典,孫兒都有些吃不消了!要不緩緩?

想到這裡朱元璋感覺有些懊悔,喃喃自語道:怎麼把這事兒給忘了!

朱雄英說道:皇爺爺,你在說什麼?自己的尷尬被發現了,乾咳了一聲,朱元璋說道:現在天色不早了,你也該回去休息了,不然明天我還是叫你去上早朝呢!

對此,朱雄英也只能這樣了,詩禮做退:是,皇爺爺!

朱元璋看見他遠去的背影,說道:就算你不是他,你還得是他!不過,你還是有的可教了!

就這樣,朱元璋思索片刻後,決定讓手下之人將藍玉、傅友德以及馮勝這幾位老傢伙傳喚至宮中。他心中暗自盤算著,這些曾經跟隨自己征戰天下的老臣們如今是否還能為大明江山貢獻力量呢?或者說,他們是否已經成為了朝廷中的隱患呢?

隨著侍衛們奉命而去,整個宮殿陷入了一片寧靜之中。朱元璋靜靜地坐在龍椅上,目光凝視著遠方,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過去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那時的他與這些老傢伙並肩作戰,共同打下了這片廣袤的疆土。

然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事事休啊!如今的大明王朝面臨著諸多挑戰和變革需要應對新形勢下產生的問題必須採取果斷措施以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而對於這些老傢伙們或許也是時候重新審視他們在朝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就這話說這一日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無雲,朱元璋心情大好地將他們幾位老傢伙傳喚至宮中。待眾人參拜完畢之後,朱元璋微笑著開口道:“諸位愛卿啊!今日召爾等前來,乃是欲與諸君共商一事——關於皇太孫之事,不知各位有何高見?”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蘊含著無盡的威嚴。

馮勝聽到這裡,他只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樑骨上升起,背後冷汗涔涔而下。實際上,他自己在私底下對朱元璋的抱怨可不少呢!每當想起那位喜怒無常、殺伐果斷的明太祖,他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