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被俘虜(第2/5頁)
章節報錯
、社會動盪,那也是他不願看到的局面。
國王深吸一口氣,試圖平復內心的糾結。他緩緩說道:“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邊塞戰事緊迫,吾兒姜黎在前線苦苦支撐,朕怎能不心急如焚。但國內的狀況也確實令人擔憂,糧草不足,兵力調配困難,朕不得不謹慎權衡。”
國王站起身來,踱步於朝堂之上,繼續說道:“若全力增援邊塞,國內空虛,一旦生亂,難以收拾。可若不增援,邊塞失守,敵軍長驅直入,百姓遭殃,姜國危矣。朕身為國君,肩負著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重託,這抉擇實是艱難啊。”
朝堂上一片寂靜,大臣們都低著頭,陷入了沉思。國王停下腳步,望向遠方,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能找到一個兩全之策,既能解邊塞之困,又能保國內安穩。
而在邊塞,姜黎的心情猶如緊繃的弓弦,一邊焦急地等待著朝廷的回覆,一邊絲毫不敢懈怠地加強城防,訓練士兵。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像是在他心頭累積的沉重砝碼。
姜黎在城牆上不斷踱步,目光時不時投向都城的方向,心中的急切如同燃燒的烈火。“朝廷的援兵何時能到?”他在心中無數次地問自己,可答案卻始終飄蕩在未知的風中。然而,他深知此刻不能被焦慮所吞噬,必須振作精神,為即將到來的戰鬥做好一切準備。
於是,他轉身投入到緊張的城防工作中。他親自指揮士兵們搬運巨石,加固城牆的薄弱之處,確保每一寸城牆都能抵禦敵軍的猛烈攻擊。他的聲音沙啞卻堅定,不斷地給士兵們鼓勁打氣:“兄弟們,加把勁!我們的身後是家園,是親人,決不能讓敵軍有可乘之機!”
訓練場上,姜黎更是親力親為。他手把手地糾正士兵們的招式,傳授戰鬥技巧和經驗。“出劍要快、準、狠,步伐要穩!”他大聲喊著,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卻渾然不覺。士兵們在他的激勵下,訓練得更加刻苦,眼神中充滿了堅定的決心。
日子一天天過去,敵軍又開始了小規模的騷擾。每天清晨,敵軍的號角聲就會在城外響起,他們時而派出一小隊騎兵,在城前飛馳而過,射箭挑釁;時而佯攻城門,試圖引誘姜國將士出城迎戰。
這些騷擾雖然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但卻如同一把軟刀子,試圖消磨姜國將士的意志。起初,將士們還能保持警惕和憤怒,積極應對敵軍的挑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連續的緊張和不安開始在軍中蔓延,士兵們的眼神中漸漸透露出疲憊和煩躁。
姜黎察覺到了這一變化,他深知士氣的重要性。在一次敵軍騷擾後,他召集全體將士,站在高臺上大聲說道:“兄弟們,敵軍的這些小把戲,無非是想讓我們心生恐懼,失去鬥志。但我們是姜國的勇士,我們的意志堅如鋼鐵!他們越是騷擾,越說明他們害怕我們的強大。只要我們堅守信念,團結一心,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姜黎的話語如同一股清泉,注入了將士們乾涸的心靈。他們重新振作起來,眼神中再次燃起了鬥志的火焰。在姜黎的帶領下,姜國的將士們堅守城池,等待著朝廷的援兵,也等待著與敵軍決戰的那一刻。
姜黎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敵軍的營帳,心中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他都要堅守到底。
就在這時,一名探子來報,發現敵軍後方似乎有糧草運輸的跡象。姜黎心中一動,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浮現。
他召集將領們商議:“若我們能奇襲敵軍的糧草,必能打亂他們的陣腳,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時間。”
“太子殿下,此計雖妙,但風險極大,一旦失敗,我們將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一位將領猶豫地說道。
姜黎目光堅定:“如今我們已別無選擇,唯有拼死一搏!”
經過一番周密的部署,姜黎挑選了一支精銳的小隊,準備在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