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養在我身邊,何必再麻煩她們二人特意帶著出門呢?

你林妹妹那兒也沒事,文縈軒和如海乃是舊識,這一遭權當做是認親罷了。另外再過幾日,北靜王那邊還有個菊花宴,我也有意過去。

北靜王妃時常與我們走動往來,此次不過是個小型宴會,邀請的皆是四王八公里頭熟悉的那幾個人。

這些天送過來的請帖,我只應允了他們兩家,其餘的則統統回絕掉了,之後的也都一概不應了,只私下來往。”

聽了這些話之後,底下的三個人不動聲色地互相對視一眼,心裡已然暗自思忖起來。

按照常理而言,這樣的宴席通常都是由各位夫人們領著自家的孩子們一同前往參與的。

黛玉雖然失去了母親,往後一直被寄養在賈母這裡,但照理說,如果要帶她出去赴宴,也應是王夫人或者邢夫人順便將其捎帶上才比較合適。

然而,王夫人這個人向來不大熱衷於這種熱鬧場面,尤其是近些年來,她愈發沉迷於在佛堂裡吃齋唸佛,幾乎很少踏出房門一步,甚至賈家一般的社交應酬性質的宴席,她也是能避則避,鮮少露面。

至於邢夫人,雖說她是榮國府的大夫人,但她的出身地位相較王夫人確實略顯不足。賈母如今主動提出要親自帶領著幾個孩子出席宴會,怕是心裡也存了給黛玉撐腰的意思。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回賈母精心挑選的這兩場宴席,一場涵蓋了四王八公等一眾名門望族,而另一場的主客是深得天子器重的三品文官。

雖說那文家往昔在京城鬧出了不少笑話和風波,但畢竟其家族根基深厚,難以撼動,尤其是這文縈軒本人,更是備受聖上青睞。

而這位文大人又是林如海的舊日摯友,一場宴席,怕是不知道會匯聚多少與林如海有舊交的文官清流。

另外賈母攜黛玉赴宴,所使用的名義也十分巧妙恰當——並不是因為自家孩子貪玩好動,難以忍受守孝期間的清苦寂寞,而是出來拜見一下父親母親當年在京城結交的故友舊識。

不得不說,這番說辭既合情合理,又讓人挑不出絲毫毛病來。

賈母親自領著黛玉穿梭於這兩場宴席之間,又毫無疑問地向眾人傳遞出了一個明顯的交好訊號。黛玉也能認識三五好友,往後在榮國府守孝這兩年,也會有二三知己來往走動。

如此一來,黛玉有了郡主的身份,又有林家的根基,再有賈母的偏寵,另加上這些交好的好友·······

王熙鳳心中暗自驚詫不已,此時此刻她方才恍然大悟:怪不得當初賈母要將梨香院另給林妹妹居住,怕是一開始就做好了今日的打算。

正所謂“父母之為子女,則為之計深遠”,以往聽府中的人們閒聊時,總是提及賈母格外疼愛賈敏,當時自己還半信半疑,覺得或許有些言過其實。

然而時至今日親眼所見,方知此言不虛,若非真心寵愛至極,又怎會這般費盡心思、不遺餘力地去為她的女兒謀求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