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結束之後,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三人一同坐著馬車離開,路上黛玉和迎春還討論著香山美景。

黛玉說什麼“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迎春就接“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

黛玉又說“丹楓萬葉碧雲邊,黃花千點幽巖下。”,迎春不甘示弱“楓葉經霜紅更好,晚來扶杖過前村。”。

黛玉緊跟其上“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迎春亦跟著回應\"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黛玉聽後說了句:

“我平常最不喜歡李商隱的詩,卻獨獨喜歡他那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

黛玉不再口吐金句,迎春遂也不跟著說了,之後兩人一起看向賈母,齊聲道:

“祖母怎麼不跟我們一塊?”

賈母:他爹的!我一開始研究怎麼開口試探下你們二人對文君的態度,想著別出來吃頓飯搭個姑娘進去,結果等我回過神來,你們二人對上詩了?

清湯大老爺啊,你們胎教就是這玩意嗎,那是一個簡單的不說啊!

娘嘞,不是說賈母平常只會粗的嘛!這粗的是啥?粗的老師也沒教過啊!

被這兩人幽幽注視著,賈母急中生智終於是來了兩句:

“對的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你們剛剛是不是沒說?”

黛玉鼓勵道:

“唐杜牧《山行》的句子,倒是個廣為人知的。”

賈母被誇了倒是開心: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你們也沒說上。”

迎春道:

“《楓橋夜泊》咱們原也讀過的,不成想一時間卻是忘了。老祖宗加進來就好玩了,不如咱們······”

迎春還想搞事情,賈母為了保護自己的腦細胞趕緊叫停,岔開話題問她倆黛玉和迎春對文君的看法。

敲黑板了,林氏領導者第一法則:

要做引導話題的人而不是回答問題的人,真正的領導者不會跟著別人的腳步走。聊天也是,吵架也是,尤其是和物件吵架,發現自己是弱勢那一方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禍水東引、轉移話題。

兩個孩子倒是沒說別的,只說感覺他這人實在是可憐罷了。

賈母心裡鬆了口氣,說還好還好,這倆娃年紀尚小,心思單純得很,也就是小孩子家的想法,不會想太多複雜的事兒。

之後聊著聊著,話題一轉,迎春又說起了她這些日子整理的故事。

“前些日子老祖宗講的故事我都整理完了,您這兩日沒空,都沒給我們說新的。”

賈母一聽,臉上露出驚訝之色,笑著誇讚道:

“都記完了?

你寫的倒是快,不過,你這些日子既要上學堂唸書,又要跟著師傅學習太極拳法,怎麼還有時間把這些故事寫得如此之快?

你是不是晚上就著燈寫的?”

迎春被賈母這麼一問,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紅著臉輕輕點了點頭。賈母見狀,心疼地嗔怪道:

“怪不得有幾日我見你白天都是沒精神的樣子,你這丫頭,我都說了你們年紀小,這般熬夜寫東西會傷了眼睛的,你非不聽我的,等你長大了看不清東西可別找我哭。

哼,你還想聽故事,你這樣不聽話那我可不給你講了。”

賈母略帶嗔怪地說道,迎春臉上露出討好的笑容,柔聲央求:

“老祖宗,我每次都害怕時間一久便會忘卻這些有趣的情節,因此才特意在晚上花費些許時間記錄下來。您大人有大量,千萬莫要責怪孫女。

時間還長,您過會兒再給我們講個唄,我往後不寫了就是。”

聽到迎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