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謝所有人一如既往的支援,大國第二卷將到來,弱弱的請求一下諸位,能否給予火力支援?
第一卷 發展壯大才是真理 第八十二章 棒棒糖
金色的陽光從天空中漫天揮灑開來,將整個人間從冬寒的懷抱中徹底解放,大地徹底迎來的新春。.當東方的第一聲雞鳴唱響新一天的開始之時,鄉村裡、城市間的各家各戶早已起床了,人們紛紛忙碌著洗漱、吃早點,準備新一天的工作新一年的生活,春節已經漸行漸遠,美好的生活還是除了給予莫大的希冀,當然還是得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去勾勒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藍圖。
新一年開始了,放了大假的學生們又要回校度過新的一學年了。假期總是短暫而又美好的,尤其是努力了一學年之後,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回家過春節,在親朋好友的祝賀聲中,在父母長輩的讚許聲中,單純的學生們永遠是最快樂的,當然也對新一學年充滿了期待,尤其是家住偏遠鄉村的學生們。
由於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深處縣城甚至市級城市學校裡,在政府的免費教育下,過著都是毫無憂慮的集體生活日子。在超大規模的政府財政預算下,數以百萬的學生們都是長期過著群居的集體生活,不再是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家庭模式的孩子,兩眼永遠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的絢爛,也由於是小家庭模式的鄉村生活,所以孩子們很多時候都欠缺集體合作精神,更缺乏殘酷的競爭意識…
小農經濟賦予了中國悠久文明的農業大國曆史,但並不能催生出大量的企業家、政治家、科研學者等等,因為從小要麼是放牛娃,或者就是童養媳,還沒長大就成了長工或者他人的妻室,一輩子窩在封建農業制度下的小圈子裡,即便土地改革了也擺脫不了小農經濟主義意識,要想改變這一切只有教育。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傳統的中國小農經濟意識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在任何時代的國人眼裡,只有讀書才是高尚的,當然也只有讀書才是能真正改變命運的。富人寄希望於孩子能夠透過讀書增長才乾和閱歷,讓家庭乃至家族更為興旺。窮人希望孩子能夠擺脫命運的束縛,走向一條幸福的康莊大道。
封建社會時期,讀書的追求就是當官。而進入近代之後,讀書的目的不在單純,不少中國人已經認識到當官並不是唯一的一條幸福康莊道,讀書同樣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德才兼備,可以做工資待遇極好的技術工人、可以做人敬人愛的人民老師教書育人還待遇豐厚、也可以做聰慧過人精明能幹的商人賺得萬計利潤,當然也可以成為國寶級別的大學生,將來的科研學者可謂前途無量……
在人們的眼裡,或許讀書就是有這些好處,讀書也就是為了實現這些個目的。但是在政府的眼裡,在一心要復興中華民族的復興黨眼裡,如此佈置教育模式,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是大眾們想象的那般簡單。
之前也說過了,中國人長期生活在自己的一個小圈子裡,缺乏憂患意識、主動競爭習慣、團隊協作能力等等,因為世世代代都是依靠那一畝三分地生活,每天都是圍繞著農事而團團轉,何需這些能力或者意識?然而世界在進步,封建制度被證明是嚴重錯誤的時候,已經宣告著小農經濟時代必將成為過去,人必須融入了社會,才能稱之為人,否則和山野禽獸無異。
民族復興,不僅僅是指讓中國重新迴歸統一、主權回收,有著令人矚目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力量,尤其是有足以震懾任何覬覦中華利益之人的軍事力量。復興還要指,將中國人心中埋藏已久的大國思想重建,將中國人的自信心重建,否則空有強大的外表,沒有自信自強的內心,這樣的復興又有何用?只會讓中華大地再嘗一次八國聯軍大侵華,讓列強們洗劫中國人的財富……
長期的封建統治讓中國不少人心裡都深深烙下的根深蒂固的皇權思想,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