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生而已,並不懂得儒家的功法,也不是接受儒家功法傳承的武派弟子。
和武修不同,儒家的儒修包括兩個體系,一個是儒家的文派弟子,一個是儒家的武派弟子,文派弟子以德修為主,也就是所謂的道德修養,而武派弟子則是以武修為主,修行的是戰鬥技能。
文修武修弟子的等級封號沿用相同的標準,不過雖然封號相同,但其實二者的專注方向上卻有著天壤之別。若是以武修的實力上來說,事實上對付千萬個文派弟子都不在話下。
不過雖然文修弟子不懂功法,手無縛雞之力,可其作用卻不可忽視,儒家體系,藉助的是文儒之力,而文儒之力其實就是儒家道德體系所產生的信仰之力,有些類似於雲天識海空間中億萬信眾所形成的願力。
儒家的武派弟子不能利用其它的功法和力量,而是必須藉助於文儒之力才能壯大自己,讓自己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這就需要吸收大量的文儒之力。而文儒之力只有在儒家流派所在的土壤中才能繁衍發展,而這種文儒之力的多少,也取決於儒家傳承流派中文派弟子的修為高低。
一個文派高階弟子,所能形成的文儒之力要比普通儒家百姓高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可以說武派弟子身邊若是有幾個文派大儒,那麼連修煉的丹藥都省了。
儒家的文武流派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至少在儒家流派中,儘管那些文派弟子手無縛雞之力,但在面對低階武派弟子的時候,依然可以厲聲斥責,而對方卻不敢稍有反駁。畢竟那些文派弟子就相當於超級提款機啊,完全依賴於這些文派弟子的武派弟子誰願意得罪他們呢?
儒家的弟子體系,包括秀才三等、舉人三等、進士三等三個大層次,加上最高的大儒,也是分為十個層次,分別是儒生、童生、稟生、亞元、解元、會元、探花、榜眼、狀元、大儒。
這十個層次分別對應的是煉體境、凝真境、周天境、真武境、凝元境、歸元境、玄罡境、天道境、逆天境、長生境,其等級和修為分層與武修一樣。
秀才三等指的是儒生、童生、稟生這三個層次,舉人三等指的是亞元、解元、會元這三個層次,進士三等指的是探花、榜眼、狀元這三個層次。
最高層次的大儒,則相當於長生境的高手,不過據說這樣的大儒只在玄界才有,大羅洲是不存在這樣的大能的。
在大羅洲,儒家的代理分支昊雲谷據傳有相當於玄尊高手的歸元境修煉者,又被稱為會元。這已經是大羅洲儒家最強者了。而相當於天玄高手的凝元境修煉者,則被稱為解元,個個也都是儒家的頂尖人物。至於如雲天眼下的真武境修為的修煉者,被稱為亞元,亞元人數也並不多,所以在整個儒修體系中,都有著極高的社會地位。
此時在大船之上就有幾股若隱若現的氣息,這些氣息恰好是在大船的四層,也就是船舷的頂層位置。雲天可以感應到這些氣息應該就相當於天玄境界的凝元境高手,也就是儒家流派所說的解元,不過之前那些舞姬釋放出詭異氣息的時候,雲天也沒見船舷頂艙的那幾位解元出手,這就說明這幾位解元應該與那些西域舞姬是一路的,所以雲天方才才沒有貿然出手,而是選擇了小心地觀察甲板上的局勢。
一層後艙的儒家文派胸口多繡著三朵寒梅,這是稟生的標記,也就是說,在地位上,這些人已經相當於武修的周天境高手,在儒家文派的地位已經不低,否則的話,也不會讓他們在後艙單獨留有一個艙室。
這些文派稟生們不知道爭論了多久,雲天是絲毫沒有聽他們爭辯下去的心情,所以便沿著通往二層的梯子往上走,因為這裡沒有人阻攔,就說明應該是開放的區域。
這大船甲板上第二層的建築大約有近二百平方米的空間,上得二樓,雲天才看清了裡面的情形。
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