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冰冷的眼睛,連忙抱著懷裡的書往外走。

還沒有出門,就被杜方知給攔住了去路:“把書留下……”

“方知,我沒有想過要拿走,我只是想要看看,能不能從中學到些東西。”

陳之問急了,他剛剛翻過了這幾本書,對於一個本來就不喜歡學習的人,瞬間被裡面提到的一些技巧知識給吸引住了。

他恨不得能夠一下,把書中的內容全部給吸收進腦裡,可卻沒有想到杜方知居然小氣到這個地步。

“一次只能拿一本出去看,看完之後再來換新的。”

杜方知聲音裡面沒有過多的情緒,但卻讓陳之問原本有些死了的心,再一次活了過來。

“我又不到處亂跑,我會很小心,絕對不會弄壞這些書籍!”

懷裡面的這幾本書,此時此刻無論是哪一本他都捨不得放下。

這一道對自己鎖了好幾年的門,以後還會不會對自己開放,陳之問是半點把握也沒有。

“你知道這裡面的書是怎麼來的嗎?”杜方知忽然開口問道。

許悠然和陳之問同時搖頭,但心裡面都清楚,能夠收集到這麼多專業知識類別的書,絕對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這是整個杜家集了五六代的時間,才收集到的。

近兩百多年的時間,經歷了戰亂、經歷了文革,經歷了無數次的遷移和搬家,甚至還在地底下面埋沒了好幾十年,才有了你們今天看到的。”

杜方知只用了幾句話就敘述完了這藏書的來歷過程,可許悠然卻能清晰地體會到整個杜家為了這些書籍經歷了多少磨難。

指了指那兩抽屜裡報紙,開口問道:“那這些呢?”

“這些全是爺爺收集的,自從咱們縣城有了報紙這一樣東西,爺爺每個星期都會徒步十幾公里的路,去各個報攤進行蒐集購買。

凡是有關竹藝品方面訊息的報紙、書刊,只要是被他發現了,他就算是不吃飯也都會把它們給買回來,收藏在這裡面。

他說我們經濟有限,沒辦法去更遠的地方瞭解更多的東西,就只能從這報紙上面多知道些訊息。

幾年前,他知道了青州拿下了竹編之鄉的稱號,還抱著那一張報紙在這樓上呆呆的坐了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