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元梁王,李奧進入大明的河南(第3/3頁)
章節報錯
“可以全力推廣那些高產作物,這些作物耐旱耐瘠,產量又高,適合在河南這種歷經災荒的地方種植。”
“不僅能快速改善民生,讓百姓們填飽肚子,還能借此彌合南北。”
“對咱大明的穩定和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你們可明白咱的意思?”
李奧回想起朱元璋當時那殷切的眼神,那眼神中飽含著對河南民生改善的期盼,對大明未來發展的厚望。
再看看眼前這一片凋敝的景象,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酸澀。
此時此刻,一種莫名的責任感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壓在了他的肩頭。
同時,他愈發覺得朱元璋的決策蘊含著深遠的深意。
現在的河南,確實如朱元璋所說,在歷經無數磨難後,人口銳減。
但換個角度看,這也使得這裡少了許多在其他地方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
正適合他們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舉措,嘗試新的發展模式,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
牛曉乾此時同樣也在思索著朱元璋的話。
“小牛,你和小李此次去河南,咱希望你在那裡找個合適的地方,建造水泥廠和鋼鐵廠。”
“能一同幫著河南恢復民生,至於那裡是商稅,你自己決定什麼時候開始改。”
“咱給你幾道空白聖旨裝好,到時候想咋寫,聯絡下咱就行。”
牛曉乾一想到這番話就覺得頭疼不已。
雖說建造水泥廠和鋼鐵廠有李奧幫忙,而且還帶著朱樉夫婦,以及宋濂培養出的那些學識淵博的學子,在技術和人才方面有一定的支援,理論上應該相對容易一些。
然而,現實的難題卻擺在眼前。
此時的河南人口還不到兩百萬,這就意味著勞動力嚴重匱乏。
建造工廠需要大量的人力,從廠房的搭建,到裝置的安裝除錯,再到後續的生產運營,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