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沒有殺他,否則高老賊哪有命活到今日?反倒是三娘覺得高衙內死在自己手上,高俅一直懵懂不知,略有愧疚。
聽三娘說了恩怨之後,高俅鬆了口氣當下道:“既然如此,高某願投門下,便是去山東路做一小吏,也心甘情願。”三娘卻擺手笑道:“太尉去山東路卻是屈才了,太尉願投我門下,我扈嵐自是歡迎,但太尉卻不必去山東路,依舊在朝中為官,為我在朝中內應便是。”
高俅聞言微微一鄂道:“願聞其詳。”三娘起身道:“太尉寬心,我教太尉留在朝中,便自有辦法保住太尉,不會受蔡京一黨牽連。想這大宋日薄西山,氣數將盡,女真人勢大,不會就此甘心,定然還會南侵。待得將來宋廷敗亡之前,我需要有人在朝中為我辦事,以太尉在宋廷人脈,最好勝任。將來若是天下大亂,我能得大位,鼎成霸業,太尉亦不失公侯之位。”
高俅雖然早已經看出三娘有不臣之心,從她一系列準備來看,也是朝著造反的路走的,但不想今夜她居然就這般輕描淡寫的說了出來,饒是高俅心有準備,但此時聽來,還是頗有些震耳發聵。
見得高俅張大口卻不知說什麼,三娘莞爾一笑道:“太尉不必驚奇,大宋無道,我取而代之,乃是順應天命。想我扈嵐麾下兵強馬壯,帶甲數十萬,糧草不計其數,更有天下萬民之心,如何不能成事?今夜與太尉推心置腹的說了,便是我信任太尉。”
此時高俅才如夢初醒,當即感激淋涕的拜了道:“高俅願隨主公左右,定鼎天下。”三娘笑著扶起高俅,隨後取出一枚藥丸道:“適才太尉喝下的茶水之內,我加了一味藥。那藥平素無害,只需定時服用我這枚解藥,便是大補之物。但若定時未曾服藥,便是要命的藥性。既然太尉如今投效於我,便賜這解藥,今後會定時有人送藥給太尉。待得將來太尉迴歸麾下,我自會徹底解除這藥性。但凡在我扈嵐麾下遠在他方為內應之人,都要服用此藥,太尉莫疑。”
聽了這話,高俅後背冷汗直冒,才知道三娘手段的厲害,若是自己今夜沒有投靠,回去後定然是毒發身亡,當下便拜領了這解藥,匆忙服下。
隨後三娘便道:“不瞞太尉,今夜便有聞煥章到來,也投在我門下,教我保住他不受牽連,太尉回京之後,可與他互成依靠,相互護持,定可在朝中站穩腳跟。此趟太尉雖然牽涉蔡京一黨,但只消太尉回去後,搶先出首,指證蔡京一黨罪證,我這裡再修書與李綱、种師道等人,定可保太尉無恙。”
其實高俅在史上也是因為提早領兵回京,趕上了勤王大軍的末班車,遠離了太上皇與新帝的政治鬥爭而沒有受蔡京、童貫倒臺的牽連,是以三娘對於保住高俅還是有把握的。
當下三娘修書三封交予高俅,高俅拜領後,千恩萬謝的去了。高俅去後,陳曦真道:“當真想不到三娘你能容得下高俅。”三娘笑道:“昔年曹孟德能容下殺了自己兒子的張繡,方能成一代霸主,我與高俅又無深仇大恨,如何不能容他?”頓了頓三娘看著陳曦真笑道:“義父真乃扈嵐福星,引薦高俅有功,有了高俅與聞煥章在朝中,我將來行事便更有把握了。”陳曦真卻道:“自家人何須言謝?”兩個相視一笑,陳曦真便告辭回營去了。(未完待續。。)
第十二章解困局二虎競食 坐享成漁翁之利
大宋靖康元年正月末,金國第一次南侵虎頭蛇尾,在打到東京開封城下後,逼迫宋廷簽訂城下之盟,宋欽宗上表求和,自居侄皇帝,尊金太宗為伯皇帝,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府,以金五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