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費禕將楊儀的事情提出來,蔣琬也只能苦澀地一笑。

和“魏延事件”一樣,楊儀,也即將要被貼上一個“事件”的標籤了。

一個“事情”,一旦上升成為“事件”,那麼,就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小事情了。

蔣琬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夜不歸宿。

他本就是沉穩大度不苟言笑的性子,自從接過尚書令的職位後,將所有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至少在政務上,基本上做到了讓人們暫時忘記蜀漢已經沒有諸葛亮丞相這個事實。

所有行文章程,處事流程,與諸葛亮在世時一模一樣,如出一轍。

蔣琬沒有做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情,也沒有心思做多少“推陳出新”的東西來,“蕭規曹隨”才是蔣琬目前的風格。

其實,這恰恰也是當下的蜀漢最需要的。

因為,蜀漢最需要的,是——穩定。

但是,很多事情,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寧靜祥和,卻都經不起細思量。一旦細思量,就會發現,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更加用心去做。

其實,換一個說法,就是——還沒有做好。

比如,今天費禕提到的“楊儀”的事情。

“文偉,要不,你親自到楊府去看望看望?再好好勸一勸,威公並不是一個壞人。”

“我知道公琰你其實並不想放棄楊儀,但楊威公是一個優缺點都十分鮮明的人,用得好了,妙用無窮;用得不好,貽害大方。所以啊,咱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呢。”

,!

其實,費禕的這句話,就已經將自己的擔憂明白無誤地說了出來,那就是——對於自己是否能夠用好楊儀,他沒有信心。

軍務,是費禕主管的。

而中軍,雖獨立於四大都督之外,獨為一體,並且由皇室直管,但實際上,還不是他這個兵部尚書在管轄?

皇帝,有這個心思管中軍?

所以,楊儀這個“中軍師將軍”,雖隸屬中軍領軍將軍向寵管轄,但他一天不到中軍帳下報到,人家就當這世上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他楊儀是死,是活,人家中軍才懶得理睬呢。

蔣琬點點頭,道一句:“理解。”、

接著,又補充一句:“亦然。”

當初,在諸葛丞相的府中,因為有諸葛亮罩著,楊儀工作得得心應手,能力也得到所有人的公認——那無疑是楊儀的高光時刻。

但楊儀的小心眼子,也從來沒有改變過,和魏延等人鬧得不可開交。

楊儀的“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小伎倆,也不知道是哪裡學來的,硬是將一個堂堂的徵西大將軍南鄭侯爺魏延的人品給敗得精光。

關於這一點,高層之中,對於楊儀的人品,其實也是頗有微詞的。

現在,諸葛亮丞相不在了,楊儀的死對頭魏延也死了,任誰也沒有想到,他自己卻活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因為不知道該把他放在哪裡,所以,只好先用一個閒職的中軍師將軍將他吊著。

至於以後嘛,誰知道呢。

但若現在就將其強行放到中軍以外的軍中去,顯然是不可能的,還不如直接一刀殺了他來的乾淨。

因為魏延事件,楊儀在軍中的再想立足,也是千難萬難。

放回到地方上去?

就楊儀這個性格,估計三個月不到,他能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個遍。

楊儀的嘴巴尤其惡毒,說話就如蜂尾針一般,逮住誰就扎誰。

無論放在哪裡,楊儀的小心眼兒都會惹禍。

更何況,現在的楊儀,早已經不是隨軍長史楊儀了,而是諸葛丞相臨終託孤託軍隊託印信的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