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柳楓的鑄劍法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清晰度也不同,形成如流水、羽毛、松針、牛毛等等紋理。第二步:複合。這是指在將材料疊鍛好以後所採用夾鐵或者包鐵技術。它使刀劍具備了剛柔相濟的效果,既可以達到十分鋒利又在劇烈碰撞下不易彎曲和斷裂的良好效能。第三步:鍛坯。將複合出來的材料捶打延長成刀或劍形,在這個階段就基本出現了刀劍的雛形。用剷刀、削刀、銼刀等加工工具對刀劍坯進行修整,使刀劍的形狀、尺寸大小,達到所需的要求。第四步:淬火。這是刀劍製作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將已修整好的刀劍坯燒紅,達到一定溫度,隨即浸入水中急速冷卻,透過此步驟來增加刀劍的硬度和強度,使刀劍可以更加鋒利,這一步驟,技術要求非常高,溫度的把握也是鑄劍之人的經驗由火炎的顏色判斷,稍有閃失,可能造成刀劍崩裂,將對整把刀劍構成致命的損傷。而根據其材料的不同,在淬火時也會採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如整體淬火,區域性淬火(覆土燒刃)等。淬火以後調整刀劍的彎曲度、進行粗略的打磨就可以進行接下來的工序:研磨。第五步:研磨。一把刀劍的研磨包括:粗磨、細磨、精磨。磨石從粗到細要依次經過十餘道工序,直至刀劍鋒刃銳利、平整光亮、脊線筆直、槽線標準。劍身顯“鏡面”和“霜雪”之效果,寒光逼人,其花(鍛紋或熱處理的刃紋)自現,極富美感。一把上好刀劍的磨工少者五六天,多者數十天,是慢工細活,具有磨劍之工倍於鍛打之說。所謂“十年磨一劍”,雖然是誇張之詞,但說明磨劍在制劍工藝上的重要性和所花費的功夫。第六步:裝配。配鞘:取經過脫水的木材,經開片、開槽、膠合、打磨成型。有采用紫檀木、花梨木等名貴木材做鞘,還有在木胎上髹漆或包裹魚皮、牛皮等以防止木鞘開裂。配裝:裝具的作用關係到一把刀劍的佩帶,使用和裝飾。採用銅,鐵,甚至金銀、玉石等材料來製作。一把劍的裝具大致可分為劍首、劍格(護手)、劍璏(掛環)、劍珌(劍鏢)等。同一把刀劍的裝具,其材質、裝飾圖案和風格應協調一致,使其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
最後,將已製成的刀劍、劍鞘和裝具,拼合組裝成一個整體,配上劍穗和佩帶,裝入劍櫝之中。
向楠和巴東二人看著柳楓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通,眼睛都不眨一下,不禁被他所說的話深深吸引住了。他們急忙端起酒杯,想要一嘗這美酒的滋味。三人仰頭一飲而盡,緊接著又各自斟滿了兩碗酒。柳楓繼續說道:“世子啊,巴東可汗,這只是一般的鍛造鑄劍之法罷了。若要鑄造出真正的絕世神兵,那可就得用上等的材料才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鑄劍師還需將自己的鮮血融入其中,這樣才能讓寶劍更具靈性!”他的聲音充滿了神秘感,彷彿在講述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