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這幅還沒看呢!”
陳大爺擺了擺手:“嘿!這是一幅趙佶的《柳鴉蘆雁圖》贗品,當初買的時候我看它畫的逼真,也是財迷心竅,再加上那時我也不知道真跡在瀘市博物館收藏,就花了幾千塊錢買了下來,後來給朋友一看,才知道自己上了大當。”
楚琛聽了這話,皺了皺眉頭,說道:“我覺得應該是仿作,不應該是贗品吧?”
陳大爺呵呵一笑道:“真的是贗品,當初我去滬市博物館看過真跡了,我這幅和那幅一模一樣,根本不可能是仿作。”
“一模一樣?”楚琛聽了這話有些疑惑起來。
這時,鄭秋達開口問道:“小楚,你剛才明明都沒看過這幅畫,怎麼就說它是仿的呢?”
陳大爺夫婦聞言一怔,對啊,剛才楚琛看都沒看,怎麼說這是仿作呢?
“因為材質。”
說著,楚琛把卷軸拿到手中,說道:“你們看,這幅絹本看起來非常疏朗,光潔度也很差,說明這是用一梭一絲一壓緊的操作方法織出來的,試問,又有多少人捨得用手工絹來作假?”
說著,他又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隨後說道:“而且絹本的經線用的是雙絲絹,緯線是單絲,絹絲粗細均勻,織得也緊密,這應該是明代絹本的特徵。另外……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幅明代的絹本畫,而且絹的質量非常高。”
聽了楚琛的解釋和結論,陳大爺夫婦不禁目瞪口呆。什麼意思,難道這是不是贗品,真的像楚琛說的那樣,是幅仿作?
鄭秋達也顯得非常詫異,過了片刻,他說道:“小楚,可是剛才大爺說過,明明和真跡一模一樣,要說這是揭二層,但這明明是絹本畫,想揭也揭不出來啊?”
見大家都看著自己,楚琛哈哈一笑:“老鄭,你難道忘記‘木版水印’了?”
“對啊,我怎麼忘記還有這種工藝了!”鄭秋達拍了拍自己的腦門。
陳大爺連忙問道:“楚老師,什麼是木版水印啊?”
楚琛笑著解釋道:“木版水印字畫是我國特有的複製工藝。它集繪畫、雕刻和印刷為一體,根據水墨滲透原理顯示筆觸墨韻,既可用以創作體現自身特點的藝術作品,也可逼真地複製各類字畫。”
說起來,木版水印字畫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唐代,單色木版印刷已經具有相當水平。明末出現“餖版”、“拱花”等套色疊印,表明技術有了更大的進步。
由於這項工藝始終基於手工進行,所以我國目前純粹作為文化遺產予以繼承和發展。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不惜工本的,但從取得的成果來說是巨大的。
楚琛接著說道:“木版水印字畫的製作是一個極為專業,也極富創造性的過程,它分為勾描、刻板、水印、裝裱這四個步驟,前三個步驟就是重之中重,而且非常的費工費時。”
“它不僅涉及製作人員把握原作的素養,也涉及其描繪、雕刻功底。在套色印刷時,更涉及製作人員的精湛技巧,材質、顏料、水分,甚至氣溫、溼度,稍有掌握不慎,都會導致前期勞動白費。”
“正因為如此,一幅木版水印字畫的製作成功率相當低,以明代胡正言《十竹齋書畫譜》為例,光一套木版就耗費了幾十個專業人員前後十年的勞動,堪稱工程浩大,投入不菲。此外,一套木版的使用次數也相當有限,通常情況下,整套有效使用不過百餘次。”
聽到這裡,陳大爺就說道:“那也就是說,如果我這幅畫是木版水印字畫的話,很可能現在還存有不少幅,但如果真有的話,也早就傳出來的吧?”
楚琛說道:“我是說使用次數不下百餘次,但只印了一次或者幾次也是有可能的。您要知道,趙佶的《柳鴉蘆雁圖》雖然分為上下兩部分,不過在明代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