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地宮的秘密(2)(第3/3頁)
章節報錯
從口中撥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鮮之氣。
陰陽兩儀:是中國道教文化術語。天地初分之時,清氣向上為天,濁氣向下為地;天為陽,地為陰。二氣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可見,陰陽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狀態,在不斷運動的過程中相互轉化。古人認為陰陽二氣是宏觀物質形成的基礎。“兩儀”一詞在文言文中是表示“星球的兩種儀容”的意思,代表著上古華人對宇宙星體模糊又抽象的認識。
永珍:道家術語。釋義為宇宙內外一切事物或景象。
奧義:意思是內容深刻的道理。
心有靈犀:成語,出自唐?李商隱《無題》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山海經》中有記載,有一種犀牛長有三隻角,一角長在頭頂上,一角長在額頭上,另一角長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豐盈,額頭上的角厥地,頭頂上的角貫頂,其中頂角又叫通天犀,剖開可以看到裡面有一條白線似的紋理貫通角的首尾,被看作為靈異之物,故稱“靈犀”。 “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說法就是由此而來,即指心中若有靈犀角中的那條白線似的紋理,我們的心靈便能默契相通,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時常比喻戀愛著的雙方心心相印,也可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班門弄斧:成語,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魯班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能工巧匠,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班門弄斧意思是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含貶義。
坐而論道:意思是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也有自謙的意思。
為之奈何:成語,出自《項羽本紀》。 “為”是介詞“對”的意思,“之”是代詞,一般代一件或者多件事情,翻譯成“此”、“這”,“奈何”是疑問代詞“怎麼”的意思。所以這個句子也可以這樣解釋:“怎麼處理這事呢?”
不愧下學: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意思是不恥下問,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
盡之:意指全部包括了。
舌橋不下:成語,出自《史記?扁鵲蒼公列傳》。意思是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
黍米: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農作物,被列為五穀之一,有白、黃、紅諸色,在我國華北、西北多有栽培。黍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用於製作麵食、煮粥等食用;也是釀造黃酒的最好原材料。黍米除食用外還可入藥,在中醫中藥中被列為“補中益氣”的具有食療價值的食品。
十大戒律:道教注重教徒的品德修養,要求做到忠、孝、濟世、守身、節儉、利人、清修。十大戒律作為修道養性的前提,潔身戒行的道德規範,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道家十大戒律內容為:一者不殺當念眾生;二者不淫犯人婦女;三者不盜取非義財;四者不欺善惡反論;五者不醉常思清行;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成吉思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