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西夏國殤(4)(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妃急忙向祝忠涵引見李惟忠:“賢弟,此位李將軍乃姐姐一位故友,現於蒙古軍中當差。”又對李惟忠說道:“此位是我義弟,乃中原保州人氏,名喚祝忠涵。”李惟忠拱手施禮,望向祝忠涵,好似愣了一下,或許他沒想到王妃還有這樣一位錦衣華服、富商模樣的義弟。
祝忠涵也急忙拱手施禮:“見過李將軍,日後還望李將軍多多關照。”隨後又轉向王妃說道:“姐姐,小弟今日在中興府內走了一遭,見此處實在是一處做生意的好地方,故小弟決意留在中興府一段時日。現已找尋到了一處店面,這幾位均是願意合作的掌櫃,我等正相談甚歡呢!”幾位掌櫃拱手向王妃施禮,王妃也落落大方地向幾位掌櫃回了福禮。
李惟忠見大家有生意要談,對王妃說道:“姐姐,汝等還有生意相商,小弟先行告辭,待府邸之事有眉目之後,再來告知姐姐。”王妃只好回道:“也好,那就有勞賢弟了。”李惟忠向其他人也一拱手,眾人一起回禮,祝忠涵說道:“怠慢李將軍了,小弟也住在此間客棧。小弟由中原帶來了一些上好的茶葉,恭候李將軍他日過來品嚐品嚐。”李惟忠回道:“多謝祝掌櫃盛情,他日定來叨擾。預祝各位掌櫃生意興隆!”轉身出了如意樓。
祝忠涵發現中興府是個很好的貿易中轉地,很多中原的商人都將貨物帶到此地交易,而來自西域各國的客商會大量採購絲綢、茶葉、瓷器、毛毯等商品運往他們自己的國家,也會從他們國家帶來農作物、香料、手工藝品等貨物進行交易。
其實,中興府因為具有南北交會、貫通東西的地緣特點,在西漢張騫開闢的陸上絲綢之路上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咽喉要道,這一地緣特點決定了中興府在中西方貿易中的紐帶作用。
於是,祝忠涵很快在街面上找了一處鋪面,將帶來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品擺在店鋪中出售,由古爾王妃和三位婢女在店鋪接待客商和發貨,而祝忠涵則負責聯絡進貨渠道和大戶客商。就這樣,祝忠涵與古爾王妃合夥開起了商號。由於他們售賣的商品需求量很大,且品質較好,深受西域客商的青睞,生意一開始就做得風生水起。祝忠涵還給商號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錦瑞隆”,並請人刻寫了金字招牌,掛在了店鋪的大門之上。
這一日晌午時分,連續忙碌了幾天的古爾王妃有些疲乏,於是和正在店內盤點貨物的哈布日、三位婢女還有幾個祝忠涵的家丁打了個招呼,準備回如意樓小寐一下。正走到一個拐角處,突然被人一把拉進了小巷子,王妃嚇了一跳,定睛再看時,原來是李惟忠。
王妃平復一下心跳,責怪道:“賢弟何故如此,嚇著姐姐了。”李惟忠低聲說:“姐姐勿怪愚弟魯莽,我二人借一步說話。”王妃點點頭,二人轉到一個僻靜無人處停了下來。
李惟忠急急問道:“姐姐是否可有事情瞞著愚弟?”王妃有些猶豫,不知如何回答,吞吞吐吐地問道:“賢弟何出此言?”李惟忠見王妃似有隱情,只好繼續說道:“姐姐那位義弟祝忠涵實是當今蒙古重臣中書令耶律楚材的次子耶律鑄,我與他二人年幼時即相識,時常一起玩耍,雖說有幾年未見,但那日客棧相見,愚弟還是一眼認了出來。愚弟百思不得其解,於眾人前又不便詢問,故而一直在找尋機會單獨詢問姐姐。愚弟暗中看到姐姐在街上做起了生意,但在客棧和店鋪時均有他人在旁,愚弟顧慮那幾名家丁是耶律鑄的耳目,所以這幾日來一直均在等待與姐姐單獨說話的機會。”
王妃聽了李惟忠的話恍然大悟,怪不得總覺得祝忠涵的面相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而且祝忠涵的口音也有一絲熟悉,但確定是以往並沒有見過祝忠涵,聽李惟忠這麼一說,頓時明白了,耶律楚材是契丹人,而那耶律鑄就有契丹人的面貌特徵和口音。
李惟忠問道:“姐姐何故與這耶律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