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西夏國殤(8)(第2/2頁)
章節報錯
堂兄,自從去了漠北草原,至今卻不知所蹤,恐怕凶多吉少,想及此事,未免感覺有些淒涼。”
聽到此話,巴音渾身打了個激靈,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十幾年未有音訊,原大夏國的軍民都猜測李哯及眾隨從們已經被窩闊臺秘密殺害,這在中興府的老百姓中已是公開的秘密。但是,那一行君臣究竟下落如何,卻是蒙古軍中嚴令禁止談論的。
李惟忠看看巴音,急忙表示歉意:“罪過罪過,小弟只是今日結拜義兄,不由自主想起還有個親生堂兄多年不知所蹤。一時無心之語,惹得兄長見笑了。”
巴音突然站起,走到房門外四處張望了一陣,然後返身進屋,將房門輕輕掩上,又坐回凳子上,附在李惟忠耳邊,輕聲說道:“那李哯已被窩闊臺大汗處死了!”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李惟忠聽到這終於被證實的訊息時,瞬間眼淚還是奪眶而出。巴音見狀,有些慌亂,默默取過巾帕遞給李惟忠擦拭眼淚,也同情的嘆了口氣:“可憐那堂堂一國之君及宗親、大臣八十多口埋在了一片荒郊野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李惟忠再也忍不住,立時大放悲聲。巴音頓感失言,有些後悔說出實情,急忙勸解李惟忠:“賢弟,人死不能復生,務必節哀順變,勿要悲傷過度,傷了賢弟的身子。”
李惟忠抬起淚眼望向巴音:“兄長,可否告知小弟,我堂兄葬於何處?”
巴音頓時惶恐無措:“這……”。
相關
關公:一般指關羽,東漢末年名將(?—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以忠義見稱於後世。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在宗教文化方面,關羽被道教尊為關聖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為護法伽藍菩薩、蓋天古佛等。
馬首是瞻: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左傳?襄公十四年》。原義是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後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時間在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這一時節,生氣旺盛,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清明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哀順變: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意思是抑制哀傷,順應變故;用來慰唁死者家屬的話。有出於對生者的保護與關懷,希望家人朋友節制自我的哀傷,順從大自然人死不復生的規律,接受這個突如其來或已有預知的重大的變故。也有對於亡者對於其家人朋友生活幸福儘量減少哀傷的人之常情的感情代償。
:()成吉思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