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草原風雷(3)(第2/3頁)
章節報錯
讓唆魯禾帖尼嫁給自己的兒子貴由,如能這樣,拖雷家族的兵力和財產都將歸附於自己的名下。
但是,唆魯禾帖尼非常清醒,明白這是窩闊臺的計謀,以自己的孩子們都還小,需要在身邊照顧為理由,斷然謝絕了窩闊臺的提議。
窩闊臺一計不成,又心生釜底抽薪之計。窩闊臺對唆魯禾帖尼說自己的兒子闊瑞兵力薄弱,希望唆魯禾帖尼能將帳下三個千戶的兵力分給闊瑞。
此時的拖雷家族實際掌管著九十六個千戶的兵力,按道理來說,分三個千戶出去是無關痛癢的事情。
但是唆魯禾帖尼懂得如果開了這個口子,窩闊臺就會更進一步的逐漸分化自己的軍隊,可唆魯禾帖尼又不好直接拒絕大汗的要求。於是,唆魯禾帖尼表面答應,實際暗中卻做了這三個千戶將士的思想工作。
果然,這三個千戶的所有將士對剝離出拖雷家族強烈反對。窩闊臺忌憚拖雷家族的勢力,無奈只得作罷。
可見唆魯禾帖尼夫人實在是個秀外慧中的女強人。她的四個兒子成人後,也都逐漸手握重權,這為後來這四個兒子都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君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雖然多年沒有回過哈拉和林,但李惟忠依舊輕車熟路,領著哈布日和齊大寶來到了監國府的門前。
值守的護衛幾乎都認得李惟忠,見到李惟忠自是開心地寒暄一番後,立即向夫人稟報。李惟忠等人跟著護衛走入府中,見美麗端莊的唆魯禾帖尼夫人正端坐在廳堂之中,臉上卻是一副肅然之色,見到李惟忠竟然沒有半分開心的樣子。
看見唆魯禾帖尼的神色,原本心情激動的李惟忠不明所以,不禁有點手足無措。李惟忠在拖雷府中生活了多年,雖說不是親生,但唆魯禾帖尼卻待自己如親生兒子一般,與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四人也如手足兄弟。
可離去多年後歸來,唆魯禾帖尼夫人冷漠的神情讓李惟忠摸不著頭腦,只得按捺住興奮的心情,上前大禮參拜:“母親大人在上,不孝之兒李惟忠前來拜見!”
哪知李惟忠剛說完,唆魯禾帖尼夫人立即回道:“何者為汝母?李將軍,吾兒乃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
相關
一丘之貉:成語,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指彼此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沒有差別;含貶義。
手刃:親自殺了某某。手,指親手。刃,名詞作動詞,殺。
盤桓:意思是徘徊;逗留。
君是君來,臣是臣:來自齊景公與孔子關於如何治理國家的對話。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一定要擺清自己的位置。
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意思是舊時封建禮教認為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
唆魯禾帖尼:克烈氏,是拖雷的正妻,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的生母。元憲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都做過元朝(大蒙古國)的帝王,旭烈兀在西亞開創了伊兒汗國,阿里不哥在1260年於蒙古本土被部分宗王貴族推舉即位,並和忽必烈爭位達四年之久。由於她的這四個傑出的兒子都做過帝王,因此她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四帝之母”。
桑昆:克烈部末代首領王汗兒子。因也速該的兒子鐵木真認王汗為義父,與鐵木真成為安答。桑昆與鐵木真素來不和。鐵木真為鞏固與王汗的關係,曾提議將桑昆妹妹察兀兒聘與自己的長子朮赤,將女兒豁真嫁與桑昆之子禿撒合,但遭桑昆拒絕。後桑昆煽動王汗發動合闌真沙陀之戰,險令鐵木真部眾全軍覆滅。1203年,克烈部遭鐵木真攻打,王汗、桑昆敗退逃亡。桑昆隨即棄父而去,間接導致父汗被殺。桑昆先後逃亡西夏、吐蕃,在今新疆庫車一帶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