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竊喜,待我先你一步返回城關之中,堅守城池,再也閉門不出,看你鐵木真能奈我何!

就在副將塔庫海帶領軍民在城牆之上盼著出城官兵凱旋而歸的時候,突感地動山搖,塵土飛揚,喊殺聲由遠而近,急忙上城樓瞭望。只見夏軍一萬五千兵馬在前面疾馳而來,後面如烏雲一般的蒙軍約有十萬之眾,吶喊著追在後面,間隔有一里左右的距離。

塔庫海一邊急令軍民準備弩箭,一邊吩咐開啟城門,放下吊橋,接應阿沙敢不將軍回城,想待己方兵馬返回城中,立刻拉起吊橋,關閉城門,據城堅守。

夏軍轉眼間已來到眼前,小部分官兵已衝過吊橋進入城門。但這時,突聽號角齊鳴,殺聲震天,從兩側山谷內如神兵天降般殺出幾千蒙古騎兵,轉眼橫刺裡衝進夏軍隊伍,直奔吊橋而去。

塔庫海暗歎大事不好,急命軍民拉起吊橋,關閉城門。但為時已晚,吊橋上滿是兩軍兵馬,根本無法拉起,城門也被擁擠的兵馬擠住,無法關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蒙軍如狼似虎,混在夏軍隊伍裡衝進城門,殺入內城。城上軍民張弓搭箭,手持猛火油,卻對下面混雜的人群無法下手,城下的夏軍士兵很多都是城上軍民的親人兄弟,根本不忍心動手。內城的城門也被堵住無法關閉,只能眼睜睜看著城下的人群混亂廝殺卻束手無策。

阿沙敢不與殿後的官兵看見城門失守,知道大勢已去,後面追兵迫近,只好撥轉馬頭,向側面的山谷奔去。

相關

勃然大怒:成語,出自漢?班固《漢書?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指突然變臉大發脾氣,形容人大怒的樣子。

同歸於盡:成語,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王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指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

無濟於事:成語,意思是對事情沒有什麼幫助或益處,比喻解決不了問題。

枕戈待旦:成語,出自西晉?劉琨《與親故書》:“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原義是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時時警惕,準備作戰,不敢安睡。

詭計多端:成語,出自宋?蘇轍《論呂惠卿》。意思是欺詐的計謀層出不窮。

生啖(dan)其肉:在其活生生的身體上咬下肉來。一般用於有深仇大恨的人!

偃旗息鼓:成語,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原意是放倒軍旗,停止擂鼓,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

敵眾我寡:成語,出自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意思是敵方人數多,我方人數少。形容雙方對峙,眾寡懸殊。

束手無策:成語,出自《宋季三朝政要》。意思是手被綁住,無法解脫。形容遇到問題毫無解決的辦法。

:()成吉思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