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汗遺旨,耶律楚材並不曾懷疑,他知道丘處機是得道高人,不會做那種偽造遺旨的事情,但是對執行遺旨卻並不是那麼心甘情願。

尤其耶律楚材認為成吉思汗不該把價值巨大的寶藏傳給古爾王妃和哈布日,這母子二人對蒙古沒有半點功勞不說,恐怕心中還懷著對大汗的刻骨仇恨吧。

從燕京長春觀離開三年以後,耶律楚材接到了丘處機親筆書寫的密函,告知他古爾王妃母子並沒有取用地宮寶藏,準備返回中興府尋找雙親;而自己疏忽大意,沒有照顧好大汗,現只有以坐化謝罪;懇求耶律楚材務必派人保護好古爾王妃和哈布日母子二人,並將如何獲得開啟地宮寶藏方法的步驟告訴了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讀罷密函,心裡這才稍許有些釋懷。丘處機以死謝罪,足見其是有責任擔當的得道高人;且丘處機將協助古爾王妃母子開啟地宮寶藏的秘密託付給了自己,說明丘處機對自己是極為信任的;而對古爾王妃不貪婪財物的品格,耶律楚材也有了一些敬佩。但是,對於王妃母子二人是否對成吉思汗真的還有感情,耶律楚材還是不免是有一絲懷疑。

,!

於是,耶律楚材招來胡和魯商議,想派人前去試探試探古爾王妃母子二人。耶律楚材位高權重,胡和魯自然不敢違拗,儘管覺得不該忤逆大汗遺命,但也只得聽命於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將次子耶律鑄找來,命他設法接近古爾王妃母子,觀察這母子二人從長春觀離開以後的動向,如若這母子二人今後對成吉思汗沒有懷念之情,耶律楚材將有可能阻撓其獲得寶藏;如果王妃母子對成吉思汗仍然還念親情,也算是對他們進行暗中保護了。

這耶律鑄自幼聰敏,秉承家教,不但善於賦詩屬文,也擅長騎射。自耶律楚材的長子耶律鉉因病去世以後,更加將耶律鑄用心栽培,雖然耶律鑄也才過弱冠之年,但是卻老成持重,處事穩妥,所以耶律楚材對其甚是欣賞和信任。

耶律鑄並不是非常清楚父親的真實用意,如此大費周章去接近古爾王妃母子二人,讓耶律鑄心存諸多疑惑,但也不得不領命而去。

其實,表面對父親言聽計從的耶律鑄,實則有很多觀念與父親不同。耶律楚材偏於謹言慎行,而耶律鑄則較為豁達開明;耶律楚材篤信佛教,而耶律鑄則信奉的是道教。

耶律楚材曾因年輕時的身世經歷,醉心於佛學,而對道教本就不甚認可。道教與佛教雖然在修煉的目標上比較近似,但是道教昇仙與佛教成佛修煉的方法和追求卻有所不同。所謂“道修今世,佛修來生”,道教修煉的目標就是從此沒有來生,再也不用進入輪迴,就從修煉的這一刻飛昇、超脫;而佛教就是追求來生,認為今生是上天已經註定的了,沒有辦法改變,今生可以做善事、結善果,求得來生得到一個福報。

成吉思汗生前對道教極為尊崇,授予丘處機天下掌教大權,故而道教在蒙古的統治區域日漸興盛,耶律楚材從心底裡是極為牴觸、排斥的,對道教煉丹修仙的做法極為不屑。所以,耶律楚材往往會借一些機會,利用手中權力打壓道教,甚至還寫書批判道教和丘處機。

但是,耶律鑄卻與父親的觀點截然不同。耶律鑄更加認同道教的教義,私下裡與一些道教的弟子交往甚密,耶律楚材去世後,耶律鑄甚至將父親撰寫的批判道教的書籍進行銷燬,這是後事,暫且不提。

耶律鑄帶了一名當年護送成吉思汗前往燕京長春觀的侍衛以及一些隨從,扮成客商尾隨古爾王妃一行從燕京前往中興府。路上派人假扮強盜攔路打劫,這樣就藉機與古爾王妃認作了姊弟。

相關

耿耿於懷:成語,出自《詩經?邶風?柏舟》。意思是形容令人牽掛或不愉快的事在心裡難以排解。

心生芥蒂: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