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西夏國殤(6)(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惟忠來到了如意樓客棧,問過店小二,走到耶律鑄房前,舉手叩門。片刻,耶律鑄拉開房門,見是李惟忠,愣了一下,立刻偏身將李惟忠讓進房內,觀察了一下門外,隨即掩上房門。
未等李惟忠開口說話,耶律鑄即拱手說道:“惟忠兄,多年不見,那日未曾當堂相認,實因受家父之命另行它事,不便暴露身份,惟忠兄勿要見怪。”隨後,竟將耶律楚材命他接近古爾王妃,觀察王妃一行動向的目的主動說了出來。
李惟忠見耶律鑄不加隱瞞主動說出了實情,一時竟也不知如何是好,神情不免有些不自在。耶律鑄見李惟忠如此,心裡已經猜出了八九分,目光探詢的望向李惟忠,問道:“惟忠兄已然與王妃見過面了?”
李惟忠一時語塞,猶豫了一下,接過耶律鑄遞過的茶水飲了一口,默默點了下頭。像是印證了自己心中的揣測,耶律鑄沒再言語,但是臉上卻沒有絲毫埋怨之色,相反表情倒有絲如釋重負。
這二人均是極為聰慧之人,稍稍交流,雙方均已心知肚明,且都是內心坦蕩的君子,不屑於用謊言相互欺騙。
尤其耶律鑄對監視王妃的任務本就不心甘情願,如今被李惟忠和王妃識破,耶律鑄非但不惱,反倒覺得是時候抽身而退了。但是,父親大人那邊該如何交代呢?
耶律鑄沉思了一會兒,對李惟忠說道:“惟忠兄,小弟即刻前去向王妃姐姐致歉,說明原委後即返回蒙古大營覆命,日後就拜託惟忠兄妥善照顧王妃母子二人。”
李惟忠急忙一拱手:“耶律大人正明公道令惟忠欽佩之至,照望王妃母子乃惟忠分內之事,請大人放心。”耶律鑄扶住李惟忠雙臂:“我二人乃總角之交,本就是兄弟,萬不可過於拘禮,有惟忠兄照料王妃母子身邊,愚弟自可放寬心。”隨後,二人攜手出了如意樓,一同前往錦瑞隆。
古爾王妃回到錦瑞隆,是越想越氣惱,雖然還沒搞清楚耶律楚材派兒子改名換姓接近自己的真實意圖是什麼,但是明擺著監視自己的用意必是有的。回想當年在六盤山行宮時,耶律鑄和劉仲祿二人知書達理,對自己也算是尊重和照顧有加,時不時還經常開導自己,故而對耶律楚材還是心存諸多好感,但如今這種被人欺騙和監視的感覺卻令人如芒在背,心中極不舒服。
想到這裡,古爾王妃不由心生去意,然這錦瑞隆裡還有幾個耶律鑄的手下在幫忙打理,不便太過明顯。於是,古爾王妃獨自走進內室,悄悄收拾起隨身物品,然後想趁其他人不注意,帶著哈布日和婢女離去。
這內室是平日王妃等人忙碌間隙時休憩的地方,有些衣物就放在這內室的櫃匣裡。古爾王妃開啟匣屜,將欲帶走的衣物拿出整理。翻到一個屜子時,有一個壓在下面的小布包露了出來。古爾王妃停頓了一下,將小布包拿出,慢慢展開,一隻晶瑩剔透的祖母綠手鐲靜靜的躺在那裡。
這手鐲正是當年在長春觀時,成吉思汗送給王妃的那一隻。古爾王妃雖說對金銀珠寶不甚有興趣,但是離開長春觀時發現成吉思汗離世後留給自己的唯一一件遺物就是這隻手鐲,當時猶豫了一下還是將手鐲帶在了身邊。
看到這隻手鐲,不知怎的,那十幾年在長春觀的日子一幕一幕都浮現在了眼前。想著想著,王妃不自覺地又彎腰從床下拖出一個布包,展開外面包裹的油布,裡面正是丘處機交給自己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緙絲圖。王妃將畫軸小心展開,呆呆的看著畫面。
雖說與成吉思汗在一起的十幾年裡,沒少仇恨和憤怒,但是也有那算是逍遙自在的一段時光,何況還有了如此一個聰慧伶俐的親骨肉哈布日。不知不覺,古爾王妃的眼眶已經溼了。
正出神間,忽聽背後一聲輕咳,古爾王妃霎時回過神來,回頭看見李惟忠和耶律鑄不知何時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