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惟忠領著三人將帶來的祭品逐一擺放妥當,點上香燭。李惟忠拉過哈布日,指著陵塔前的一座墓碑說道:“此處即是我大夏國英文皇帝與孝哀黃帝的合葬陵寢,英文皇帝即是汝之曾祖,孝哀黃帝即是汝之叔祖!”

這英文皇帝和孝哀黃帝分別就是西夏的第八位皇帝李遵頊和第九位皇帝李德旺,而“英文皇帝”與“孝哀黃帝”均是繼位的皇帝為他們加封的諡號。

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原冊立自己的長子李德任為太子,也就是李惟忠的父親。但是在1223年的時候,李德任拒絕執行李遵頊攻打金國的旨意,被李遵頊廢黜太子之位發配西平府守關,然後改立次子李德旺為太子,並繼承了皇位。

李遵頊在位之時就開始命人修建自己的陵寢,他的陵塔比其他歷代皇帝的陵塔都要宏偉,裡面放置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準備作為他的陪葬。退位以後,李遵頊做起了太上皇,更是將自己的陵寢修建得恢弘壯麗、盡善盡美。

,!

1226年5月,成吉思汗第六次率軍攻打西夏的時候,李遵頊因病駕崩。繼任皇帝李德旺為自己的父親舉辦了盛大的國葬,但是沒成想幾個月後,成吉思汗就兵臨賀蘭山關。李德旺自感無力抵抗,整日心驚膽戰、驚悸過度,終於在成吉思汗率軍包圍中興府之前,也一命嗚呼了。

由於繼位時間短,李德旺都還沒來得及修建自己的陵寢,他的侄兒李哯繼位後,不得不將李德旺與李遵頊合葬在了一處。

為了防止蒙古人盜挖,李哯命人將李遵頊與李德旺的合葬陵寢展現皇家特徵的獻殿、闕臺、碑亭等建築物統統拆除,只留下一塊墓碑,儘量模仿一般陪葬墓的形制,以此想混淆這裡是皇陵的真相。

哈布日定睛看那墓碑,上面密密麻麻用大夏語刻寫著碑文。哈布日認得一些大夏文字,上面是用一些隱晦的文章歌頌這兩位皇帝的,但或許是為了避人耳目,碑文並沒有明確指明這裡是兩位皇帝的合葬墓。

哈布日等人跟著李惟忠一起將香燭插在墓碑前,行三拜九叩大禮。禮罷,李惟忠輕輕摟著哈布日的肩膀說道:“如若不是大夏戰敗,靈兒賢侄當應是我大夏國的太子。”

一直以來,古爾王妃和哈布日都沒有將哈布日其實不是李哯親生兒子的實情告訴李惟忠。所以,哈布日也只得附和著點點頭,並沒有將此事戳破。

哪知齊大寶甚是好奇,不禁張口驚問道:“少爺難道是大夏的皇族?”哈布日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眼睛不自覺地望向別處,突然伸手向前一指:“此為何物?”

相關

陵城:此處指古時帝王為自己陵墓所修建的保護城。

獻殿:一種高規格的祭壇,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參與者的活動場所。

闕臺:帝陵的闕臺是一種禮制建築,一般左右對稱,中間透過神道(通往帝陵的大路)。

碑亭:意思是對石碑起保護作用的亭子。

護陵亭:修建在陵塔外層,用於為陵塔遮風擋雨起保護作用的亭式建築。

列祖列宗:漢語成語,意思是歷代祖先。

曾祖:指的是父親的祖父(或稱爺爺的父親;或稱父親的爺爺),也就是“三世祖”。

叔祖:父親的叔父。

諡號:是指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於西周,曾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