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是訪問和曝光。這部電影裡面的明星不少,文章、舒淇、黃渤、羅志祥,都算是娛樂圈中一號人物。

但大多數媒體是都是把目光聚焦在王啟年和周星馳兩人身上。

《西遊降魔篇》雖然是很多人共同完成的作品,但觀眾心目中只有一個觀念——周星星作品。

而王啟年以前也拍過西遊題材的作品,在當年也算是票房不俗的大賣作品。

他們兩人僅以導演的身份而言,已經算是在在華語電影的金字塔頂尖,也堪稱了引流潮流的導演。

這裡面,王啟年更多是靠著領先一步的創意,以及雄厚的資本,打造出一部中規中矩的商業電影。早幾年,王啟年是靠創意吃飯,但現在越來越靠資本。他的一部電影,虧也無所謂,反正對於小夥伴公司的身價而言,一部頂級大片即使全部虧了,也就相當於是整個集團不到一星期時間的利潤。

小夥伴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一個擁有一堆印鈔機一般前途無量的子公司的巨頭,一天的淨利潤是可以達到2億人民幣以上。這種級別的利潤,bat加起來,蔡勉強能跟小貨幣抗衡。

以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而論,移動、聯通、電信三家而言。也就只有移動比較能打,跟小夥伴公司的利潤旗鼓相當。

剩下的聯通、電信規模大則大,收入也非常可觀。但是他們的利潤卻很悲催,一年幾十億至於一兩百億的利潤,並不算效益很高的公司。

而小夥伴的利潤足以跟移動相提並論,王啟年拍不拍電影,對於整個小夥伴來說,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有了巨大的資本之後,王啟年更多是以資本來投資別人的作品。這樣一來。賺錢效率而言,未必比他自己拍片要低。

簡單說,王啟年越發有自知之明。推動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更大因素可能不是一兩個天才導演,而是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吸引越來越多資源願意投錢進來。而有才的導演。拍攝好的作品。對電影市場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但不應該高估任何一部作品,對整體市場的貢獻。

市場應該是資本來投資,以及觀眾願意買票。剩下的,就是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人們付出自己的努力,把資金和票房分配給一些優秀的人才,讓他們獲得更好的激勵,這樣的市場化機制。是中國電影市場飛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市場不好的話,即使再牛逼的作品。又能賣幾個錢呢?比如,90年代張藝謀、馮小剛、周星馳、徐克等人的電影都上映過,但是即使這樣華語電影頂級的人傑,電影票房也就幾百萬至幾千萬。當年一部三千萬、四千萬票房的電影,已經算是華語電影冠軍。

現在這個市場,已經比當初的市場,容量要大十多倍了。最頂級的電影,產生的票房,也是當年難以想想的。要知道以前,全年的電影市場總票房也就10個億,現在一部最賣座的電影就可以獲得10億票房!

華語電影人,也難免有一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的感慨。現如今,放眼天下,能被國內電影看得上眼的,也只剩下好萊塢了。

但是好萊塢市場增長近乎停滯,中國電影市場還是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周先生,請問你的《西遊降魔篇》跟王啟年的《西遊之大聖篇》是姊妹篇嗎?”一名媒體記者問道。

“不是!”周星馳言簡意賅的說道。

“為什麼標題這麼相近?”

“有嗎?”

“有沒有借鑑《大聖篇》?”

“《降魔篇》編劇有今何在參與,今何在說,《悟空傳》靈感來源於《大話西遊》和《降魔篇》。”周星馳解釋說道,“拍之前,我看過了《大聖篇》,有地方不好,也有的地方很好,我模仿了一點。”

在場提問有點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