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卻跟小夥伴合作,把培養出來最頂尖的人才輸送給小夥伴,內容方面也跟小夥伴合作,比我在公司當高管,貢獻要大的多。更何況,花自己的錢,比花公司的錢更自由!”

“你想幹什麼,我們都是你背後的支持者,小夥伴會一直保留你的位置和股東身份。有一天混不下去,還是可以繼續回小夥伴混!”王啟年說道。

電視臺的人才資源,這是影片行業欠缺的。這些年,各大影片公司,都是從電視媒體挖人,影片網站已經被電視媒體視為人才培訓基地。一個人才培養成熟,就被影片網站高價挖走了。

亞視傳統業務也看不到什麼希望,假設,亞視成為一個影視內容製作公司,專門以賣內容為主,倒還是有一線生機的。

因為,時至今日香港的電視演員的片酬,遠遠比內地的同行要低。廉價的片酬,是香港很多電視媒體留不住人,很多當紅的明星,能在內地找到機會,合約到期就紛紛到內地淘金。

在內地一線演員片酬瘋狂上漲的今日,利用香港電視演員低片酬的優勢,這種“壓榨”勞動力,利用兩地片酬差來賺錢,倒似乎是有利可圖的方式。

當然了,正如tvb留不住人,很多人紅了,就開始飛了。亞視若是採取這種模式,肯定也是一樣,沒紅的忍幾年,紅了肯定要跑。

由於亞視賣劇肯定是賣到內地,演員想要賺錢,肯定也跳槽到內地。這樣,亞視還可以跟小夥伴公司合作,一旦有演員想要水往高處流,可以考慮到小夥伴公司。轉會一名演員,小夥伴公司可以考慮給亞視補貼一點人才培養費用。

這樣一來,亞視倒是可以又開闢一條給小夥伴公司培養後備人才的路子。(未完待續。)

第五百九十七章 亞視(三)

郝藝想要買下亞視,並非一時之間的心血來潮,而是經過多年的觀察,甚至,還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為了規避香港政策上不允許非香港居民控股當地的電視媒體,郝藝也是效法臺灣的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蔡衍明並非香港居民當時有意控股亞視,為此成立一家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即可規避這個政策。

郝藝在計劃併購亞洲電視之前,已經開始在香港註冊了一家股份制公司——亞洲星藝傳媒集團公司。星藝傳媒公司在幾個月前,已經不斷的招攬亞洲電視現任的高管和員工。不少被欠薪,對未來沒有多少指望的亞視員工,在星藝傳媒的高薪拉攏下,早就有不下五十多人提前加入了星藝傳媒。若是加上,以前離職亞視的員工加入人數,星藝傳媒規模近百人,絕大多數都跟亞視有點淵源。

接下來,郝藝以星藝傳媒以8。8億元的現金,買下王徵手裡面的52%的亞洲電視股權。

一夜之間,香港市井和華語地區的媒體震動了。即使亞洲電視再落魄,它曾經的名聲和影響力,依然是一張虎皮。

現在,郝藝成為了亞洲電視的老闆,顯然比王徵更受人關注。

“郝先生,為什麼你會購買亞洲電視?是幫助小夥伴集團,買下一家電視臺嗎?”一名香港媒體人士問道。

“這跟小夥伴無關,是我自己決定。想要開創屬於我自己的事業。無論成功,還是失敗,至少證明。我曾經奮鬥過!”郝藝解釋說道。

“是否因為小夥伴集團的創始人內部不和?已經開始分道揚鑣?”一名八卦媒體記者問道。

“沒有,至今我還是小夥伴集團的股東,在小夥伴集團還保留著高階合夥人的身份。”郝藝笑道,“小夥伴是我們的家,在外創業,並不意味著跟家裡人斷絕關係吧?”

“亞洲電視近些年每況愈下,換了一個又一個老闆。也不見起色。您為什麼會有自己比其他的亞視老闆更了不起的感覺?”又一名媒體記者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