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君心已定文臣憂(第1/3頁)
章節報錯
“陛下!”呂昶上前一步,花白的鬍鬚微微顫抖,“幽州乃邊陲重鎮,此去路途遙遠,韃靼騎兵兇悍,恐有危險!陛下萬金之軀,豈可輕易犯險?”他蒼老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目光凌厲地盯著朱元璋,彷彿要看穿他心中所想。
宋濂亦出列,拱手道:“呂大人所言極是。如今幽州戰事膠著,更需陛下坐鎮京師,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里。陛下親征,實乃不智之舉!”他語氣堅定,字字鏗鏘,不容置疑。
殿內氣氛頓時緊張起來,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壓得眾人喘不過氣。
朱元璋的臉色陰沉,
李進眼珠一轉,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以為,此番韃靼來勢洶洶,我軍雖奮勇抵抗,但兵力懸殊,將士們大多缺乏實戰經驗,軍心不穩。陛下若此時御駕親征,恐難以鼓舞士氣,反而會讓將士們擔憂陛下的安危,影響戰局啊!”他聲音不大,卻一針見血,點明瞭當前最關鍵的問題——軍心。
呂昶和宋濂聞言,眼前一亮,彷彿找到了突破口,齊齊看向李進,李進這番話,既點明瞭軍心不穩的現狀,又委婉地勸阻了朱元璋親征,可謂一舉兩得。
“李大人所言甚是……”呂昶捋了捋鬍鬚,正欲開口繼續勸諫,卻見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他住口。
眾人心中一沉,難道陛下執意要親征?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徐達身上,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魏國公,”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傳朕旨意,宣……朱楓……”
呂昶和宋濂對視一眼,李進的諫言無疑給他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呂昶蒼老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悲愴:“陛下,老臣斗膽再諫一句!幽州苦寒之地,將士們大多是南方子弟,從未經歷過如此惡劣的環境,更遑論與韃靼騎兵正面交鋒!他們缺乏實戰經驗,軍心渙散,此時陛下若親臨戰場,恐適得其反啊!”
宋濂緊隨其後,語氣沉重:“陛下,臣等並非質疑陛下的雄才偉略,只是擔心將士們年輕氣盛,缺乏戰場經驗,一旦遭遇挫敗,恐難以控制局面。陛下乃大明江山之根本,豈能以身犯險?”他言辭懇切,句句肺腑,彷彿一位老父親在苦苦勸誡自己衝動的孩子。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字字句句都圍繞著“軍心不穩”四個字,態度堅決,彷彿認定了朱元璋此舉必將導致大明軍隊潰敗。
殿內氣氛凝重,文臣們一個個面色凝重,目光緊緊地盯著朱元璋,等待著他的最終決定。
然而,朱元璋的臉上卻始終帶著一抹淡淡的笑容,彷彿對這些勸諫之詞毫不在意。
他與徐達交換了一個眼神,兩人眼中都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自信。
他們早已預料到文臣們的反應,也早已想好了應對之策。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呂昶和宋濂身上,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兩位愛卿的擔憂,朕都明白。”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只是,你們似乎忽略了一點……”他故意頓了頓,目光轉向殿外,”
“陛下此言何意?”呂昶不解地問道,心中隱隱升起一絲不安。
朱元璋沒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對著殿外高聲喊道:“來人!宣……”
朱元璋嘴角笑意更濃,目光如炬,彷彿早已看穿文臣們的心思。
他清了清嗓子,一股上位者的威嚴散發開來,震得殿內眾人心頭一凜。
“魏國公,你來說!”
徐達領命,虎目環視殿內,聲若洪鐘:“傳陛下口諭,宣神醫朱楓,即刻登上聚將臺!”他刻意加重了“聚將臺”三個字,渾厚的嗓音在空曠的殿內迴盪,震得人耳膜嗡嗡作響。
文臣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