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謂這個“命運”般的工作,其實跟我本來想得,不太一樣。

我承認,當我意識到一切,

當我意識到,我經常掛嘴邊這個“命運般”的工作,它本來的面目並不是我想的那麼回事兒以後,

我開始慢慢的,變了。

在那之前的我,勤懇好學,事無鉅細,每一件我不會的事情,我都會想著都做到能做到的最好。每一件被批評沒弄好的事情,我都會想到第一時間去修改,去完善,去做到最好。

大到一個複雜專案的所有需要準備的資料,小到一個報告的排版格式字型字號,

甚至是連最普通的辦公室打掃,我都會做到我認為的最好。

而那之後的我,

無所畏懼。

時間軸劃回到之前某年,某大院辦公室,陽光明媚。

某某年年初,我的工作依舊有條不紊,一切變得熟練,但又枯燥無味。

哦對了,

忘記交代,我從事工作,主要是有關房地產產業鏈上一部分。

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日常的工作是,出具各類不動產價值評估報告,確定不動產價值參考。

作為我個人而言,

同時,還順帶著包括但不限於檔案整理、端茶灑掃的等一切辦公室的工作。

因為在我那古老又無所期待,大大的25平米的老式辦公樓裡工作的,

只有我一個人。

回想起來,一切的大的變化,最初好像是從一紙政令開始。嗯,應該是這樣的。

那個年代,當時我們樂城的房地產市場,還處在整個行業發展的初期。

各地其他行業類別企業的有識之士,在政策的引導扶持幫助之下,紛紛成立房地產開發及服務企業,想進入房地產行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等工作。

行業被引導,浮現出政策的紅利期和時代的紅利期。

房地產及相關行業規模化發展,各形各色的房地產企業雨後春筍般快速萌芽。

甚至,可以用飛速發展來形容都不為過。

當時,我們公司主要從事相關產業鏈上前期的評估工作。

隨著政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工作專案,一批一批的進入評估階段。

這類新的評估工作,要求我重新學習原來沒有的各種知識,同時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保持所擁有的知識體系跟最新的國家政策保持同步。

於是,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

同時,因為工作需要,我每天接觸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養成了自己e人類外向型的性格。

在一個偶然專案合作的機會里,我接觸到了一個當地小有名氣的老闆。

這個老闆原來是在本地鄉下開私家小煤礦的,

經營時間很長了,是最早那一批拿礦產資源特許經營的。

我們姑且稱他為周總。

嗯, 是這樣的。我們樂城市雖小,但當地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尤以煤礦、金礦為主。

他們這類老闆早些年也是在政策符合的情況下正規經營。

一大批有條件有關係有人脈的早期人物,很早就積累了自身不小的財富。

可以說,在當時參與時代紅利的局,要真的吃時代紅利,進入房地產行業,還是本身就有一定的資本門檻的。

時代紅利的香味,迅速蔓延開來。嗅覺敏銳又有實力的商人,都參與了進來。

在我看來,他們其實跟平時小說裡描述的那些煤礦大老闆,是不太一樣的。

雖然你要單一的說學歷,他也是一批沒什麼高等文憑的人。

但你能深刻感受到他是很精明的,待人接物大方又不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