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皓首窮經(第2/2頁)
章節報錯
陳疏言抄書百卷,閒暇之時更是把其中道藏翻了個遍,當得句學富五車了。
這一日,陳疏言照常抄書,待寫到《水經風物注》時突然間停下了筆。
他明顯感覺到這書有些不對。
《水經風物注》乃是山川地脈堪輿望氣之法,卻言辭多以景色風姿迭麗而入手,實在是令人費解。
陳疏言又看了一眼作者——紫霞真君。
聽都沒聽過的名字,可能是早就坐化了的宗門古代大能?
陳疏言決定不再多想,靜心先把書抄完。
待抄的時候他才發現這兩寸厚的《水經風物注》只是個總綱,而後的各目分注才是正文,不由得又是大吃一驚,倒是想不到這竟然是個長篇累牘的大部頭!
抄寫數百萬字的書並不是個容易活,但陳疏言現在有真氣加持,他自信能夠在三個月內抄完。
只是等到了快抄完的時候,陳疏言才突然醒悟過來,這他媽的哪裡是經注,明明就是門法術才對!
得益於陳疏言超強的記憶力,他在抄書的時候一直是用的“入虛境”也就是遁入虛極的狀態,所以一直可以保持超然物外的姿態,故而讓他在數以百萬字的行間,從不同的書目中提取出顯得突兀的一句,乃或是一字竟然可以串聯起來,就組成了另一本書來。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以觀其復。
也只有陳疏言這樣的虛極靜篤天賦神通才能在細微處觀察到異樣。
經院裡並沒有法術書,都是些經文道理,誰會把法術這麼珍貴的東西放在這裡?
道藏相當於詞典,而法術就是學術論文,這兩者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關係。
這些都可以不提,畢竟是旁枝末節的,重要的是陳疏言想要儘快隸定這門法術到底講得什麼。
陳疏言把《說文》《仙雲錄》等書重新放到案頭,掌起長明燈,除了每日領取辟穀丹外,所有的時間都留在這間隔斷間裡。
算是真正做到了“我與蟬聲為伴,留燈一盞,不食煙火人間。”
陳疏言用“入虛境”的法門,表面上看是在抄書,實則是在心中推演《水經風物注》,外間的同僚看到,也只會覺得這是個書呆筆匠,沒什麼好驚訝的。
又是一個月後,陳疏言才停筆。
“一月印千江之水妙應本虛,尺鏡含眾像之輝圓融無礙。”
“天一生水寶妙樞。”
陳疏言現在境界低微,並沒有看出這是什麼功法,只是大概有個猜想,可能是水系的,也許是身外化身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