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配過文士劍,但未嘗沒有壯士心是劍,為君射鬥牛豪情。

走得幾步,惺惺作態,像是梨園子弟一般,口唸戲文:“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

吟罷,又是覺得自己甚為可笑,“哈哈哈……哈”。

少年朗笑,傳遍四下。

玩了半炷香的時間,少年心性已消,陳疏言仔細觀摩《霓霄呼吸法》,剛才經過趙振的介紹,他已經初步有些理解這吐納呼吸的功法文章,此時正是觀摩筆意氣脈,幫助自己收束念頭,感悟氣機。

陳疏言坐於臥室的蒲團上,暗室中一燈如豆。

玄門功法講究循序漸進,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煉虛合道為宗旨,高屋建瓴,在前期用極長時間打磨功體,夯實築基。

陳疏言合上《霓霄吐納法》,萬把字訣皆已刻入腦海,然後觀想經脈執行線絡,入定養氣,盤坐蒲團,陳疏言以書中筆鋒玄意來牽引霓霄真氣。

陳疏言開始時還覺得很清醒,不過沒幾時辰就陷入無思無我的境地。

模模糊糊間陳疏言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他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一呼一吸間全身的氣流會與周圍靈氣產生某種共鳴,似乎周身毛孔都在呼吸一般,這就是氣感嗎?

很多道人都是自幼年修行,幾年後才可能稍稍產生氣感,陳疏言才剛入定中就能產生氣感實在令人羨豔。

陳疏言感受著小腹一團微微有些溫暖的真氣,陰陽相濟,隨著意念化為絲絲縷縷,順著經脈遊走周身。

陳疏言發現自己可以隨著真氣的流動路徑而內視己身,但內視有限,只能映照流動路徑的附近。

這點不如【虛極靜篤】中的【存思】好用,但【存思】也有其侷限性,那就是隻能內視泥丸附近和識海,對於五臟六腑就看不到了。

不知過了多久後,陳疏言收功回氣,真氣隱入小腹丹田,宛如從未有過。

陳疏言趕緊又翻出《霓霄吐納法》與自身對照,看有無錯漏,因為修行一途,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由不得不小心。

《霓霄吐納法》開篇雲:“行氣者,一名煉氣,一名長息。”

氣息二字,便是練氣期修士的永恆追求。

練氣共分九層,前三層為初期,四五六層為中期,後三層為後期,全是以“摶氣致柔“、“吐故納新“為根本。

陳疏言內視己身,只覺真氣澎湃不息,自身內景中的行氣、橫起氣、諸節氣、百脈氣,位各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