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仍未完全竣工。拖雷到達起輦谷以後,只帶八百兵士前往地下陵寢,其餘人馬遠隔三十里地將陵寢的所在之地團團包圍,任何人畜不得進入。

拖雷命人將裝有劉仲祿屍身的棺槨放入陵寢下葬,陪葬了大量珍寶,又命八百兵士將這兩千五百名造墓工匠全部殺死,丟入陵寢陪葬,然後將陵寢封閉、填埋,墓地上不立墓碑,用馬群在其上反覆踐踏,最後在墓地上面廣植草木,將墓地的所有痕跡遮蓋住。

拖雷帶八百兵士離開墓地後,又命在外圍駐守的軍兵將這八百兵士秘密處死。這樣,地下陵寢的具體位置就只有拖雷一人知道了,拖雷也以保密為由,禁止任何人前往墓地祭拜。

即便這樣,拖雷仍舊不放心,於是將守衛的軍兵留下繼續駐紮在墓地三十里開外的外圍,不允許任何人畜進入。直到過了兩三年,墓地上的草木已經生長茂盛,看不出一絲痕跡以後,才將守衛的軍兵逐漸撤回。

也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成吉思汗的墓地就是在起輦谷,所以後來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傳統,蒙古及後來建立的元朝歷代皇帝或皇子等後裔,如拖雷、窩闊臺、蒙哥、忽必烈等等都將死後的墓地設在起輦谷裡,而掩人耳目不讓其他人知道墓地具體位置的方法都與拖雷使用的辦法如出一轍。

,!

自此,普天之下都認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已經溘然長逝,連同他征戰幾十個國家擄掠來的無數奇珍異寶被埋葬在了布林罕山起輦谷某一處神秘的、不為人所知的地方。

此後的幾百年來,無數國內外的探險家、盜墓者、考古學者們都在苦苦尋覓著成吉思汗及其後代墓地的所在,但均是無功而返。迄今為止,成吉思汗以及後代的墓地和那些無數的奇珍異寶到底藏在了哪裡仍舊是歷史上最令人困惑的謎團之一,被後人所津津樂道、爭論不休。

對於成吉思汗波瀾壯闊的一生,後人有詩寫道:“雕弓鐵騎虎狼從,拓土開疆創業功。烈馬長嘶戈壁冷,彎刀所向角聲洪。畢生征戰百國滅,青史頌傳千載崇。一代天驕名蓋世,誰來再詡是英雄!”

相關

圖籍:釋義為地圖和戶籍。

晉謁:意思為前往求見。

薩里川:元代地名。又譯撒裡川、撒裡怯兒、撒阿里客額兒。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克魯倫河上游西。

赦免:是指免除或減輕罪犯的罪責或刑罰。它是中國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措施,在史籍中早有記載。

訃告(fu gao):也叫訃文,又叫“訃聞”,是人死後報喪的凶訊。“訃”原指報喪、告喪,也指死者親屬向親友及有關方面報告喪事用的文書的意思。

陽曆:太陽曆又稱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是日:意思是此日,這一天。

靈柩:指死者已經入殮的棺材。

敖包:是蒙古語,意即“堆子”,也有譯成“腦包”、“鄂博”的,意為木、石、土堆。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頭堆”、“土堆”或“木塊堆”。舊時遍佈蒙古各地,多用石頭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樹枝壘成的,今數量已大減。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誌,後來逐步演變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禱豐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徵。

祭拜:指在特定的時候朝拜一些人物神明,目的是弭災、求福、報謝。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遺體下葬,而並未葬有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