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都要舉行“大忽力革臺”(大聚會),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都要舉行那達慕;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後來,射箭、賽馬、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過去那達慕期間要舉行大規模祭祀活動,喇嘛們要焚香點燈,唸經頌佛,祈求神靈保佑,消災消難;後來,由於歷史等原因,那達慕大會曾一度中斷;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被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達慕大會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蘇泊罕草原的珠拉格那達慕大會在2007年正式恢復,到現在是第三屆了;那達慕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賽布魯、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專案,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排球、籃球等體育競賽專案。周鵬聽得頻頻點頭,又多了一些對那達慕大會的瞭解。

大會的開幕式持續了約兩個小時,期間有政府領導的講話、升旗儀式、祭祀大典、歌舞表演、民族服裝展示、馬術表演等等,幾萬人的會場時時掌聲雷動,人們都沉浸在無比歡樂的海洋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相關

炒米: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清香爽口,充飢耐餓,是別具風味的蒙古族傳統食品。

乳酪:又名乾酪,是一種發酵的牛奶製品,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透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但是乳酪的濃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體食物,營養價值也因此更加豐富。乳酪也是中國西北的蒙古族,哈薩克族等遊牧民族的傳統食品。世界出口乳酪最多的國家是荷蘭。

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通常有,綠、紅、黃、褐,白等多種顏色。常用作玩物、觀賞物、飾物或玩賞物。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見到成串的瑪瑙球。

珊瑚:指由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聚結而成的東西,狀如樹枝,多為紅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

翡翠:是玉的一種。但是翡翠並不等於硬玉,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和鈉鈣質輝石組成,呈半透明至不透明,油脂光澤至玻璃光澤,高檔品皆為玻璃光澤。

珍珠:珍珠是一種古老的有機寶石,主要產於珍珠貝類和珠母貝類軟體動物體內。珍珠為貝類內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鈣的礦物珠粒,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種類豐富,形狀各異,色彩斑斕。

珠拉格:漢譯為馬奶節,指那達慕是由古時的馬奶節演化而來。

喇嘛:藏傳佛教術語,意為上師、上人,為對藏傳佛教僧侶之尊稱,長老、上座、高僧之稱號。“嘛”是對待一切眾生猶如母親呵護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悲,是慈悲至高無上的意思,有這樣至高無上慈愛的人,叫做“喇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

賽布魯:蒙語意為“投擲”,原是蒙古族狩獵和自衛的工具,後來也成為蒙古族人的投擲器械。平時用於鍛鍊身體和提高技術,後又逐漸演變為體育運動專案。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體育專案。

套馬:原是牧民放馬匹時的一種技能,現演變為特色體育專案,分為揮杆套馬與繩索套馬兩種。揮杆套馬是騎手持約3米的竹竿,竿頂扎一繩環,環的大小能套住馬頭為宜;繩索套馬是騎手手持打著活結的繩索,運動開始時讓烈馬疾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