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劍拔弩張僵持之時,一名剛從皇宮內走出來的年輕軍官聽見這邊的動靜,走了過來,向那幾名軍兵問道:“爾等何故在此喧譁?”軍兵回答:“李將軍,這幾人在此燒紙祭拜,說是由漠北草原而來,問其祭拜何人,半晌無言以對,我等有所懷疑,正在此詢問。”

這位李將軍掃了一眼蒙著面紗的王妃,突然愣了一下,隨即又平靜地對幾名軍兵說道:“汝等迴轉去吧,交由本將軍來盤問。”幾名軍兵不再言語,拱手施禮後,回到了大門前。

李將軍走到古爾王妃身前,突然壓低聲音用大夏語問道:“夫人可是大夏人氏?”王妃一驚,這位將軍如何看出自己是大夏國人?不由得仔細打量起眼前這位李將軍,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怎麼也想不起來這是何人;而且自己已經離開中興府十幾年了,臉上還戴著面紗,怎麼可能被人認了出來呢?必是這位將軍認錯了人,王妃佯裝聽不懂大夏語,木然搖了搖頭。

可誰知,李將軍仔細端詳了一下王妃露在面紗外的眼睛,又忽然用大夏語問道:“夫人可是麗妃娘娘?”此話一出,王妃驚得頭皮發麻,這麗妃正是自己嫁給大夏末主李哯後冊封的名號,這李將軍必是認出了自己!

王妃見無法隱瞞,只得預設,用大夏語問道:“將軍是……?”李將軍滿臉興奮之色:“家父名諱李德任,我乃李惟忠是也!”王妃猛然醒悟,仔細打量著李將軍的面龐,果然能依稀看出李惟忠小時候的模樣。

李德任是大夏最後那位皇帝李哯的親伯父,而李惟忠是李德任的兒子,按關係應是李哯的堂弟。王妃與李哯大婚以後,因李德任與李哯感情甚是親近,經常帶著李惟忠到皇宮走動,所以李惟忠與麗妃見過多次。當時李惟忠大概六七歲的樣子,見到麗妃後也驚為天人,尤其是麗妃一雙深邃美麗的眼睛在李惟忠心目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十幾年後一望之下竟然就能認了出來!

王妃激動地握著李惟忠的雙手,聲音發顫:“惟忠,果然是惟忠賢弟!”但忽然意識到李惟忠穿著蒙古的軍服,有些困惑地問道:“聽聞乃父被成吉思汗所殺,然如今惟忠賢弟為何在為蒙古效力?”李惟忠壓低聲音說道:“麗妃娘娘,此處耳目眾多,可否借一步說話?”王妃點點頭,眾人將擺下的祭品收起,往客棧走去。一路上,李惟忠將詳細情況慢慢告訴了王妃。

原來,十多年前成吉思汗攻打大夏西平府,活捉了守將、前太子李德任。李德任視死如歸,不願接受成吉思汗勸降,成吉思汗只好將他殺了,但是赦免了家眷中的婦女和兒童。

李惟忠當時只有七歲左右,毫無懼色,欲同父親一起赴死,成吉思汗心生好感,命拖雷將李惟忠收養了。而拖雷死後,大汗窩闊臺就將李惟忠安排在了中興府的駐軍中培養。

在李哯獻城歸降後,窩闊臺將大夏的皇室宗親幾乎都殺光了,但也接受了察罕的勸阻,並沒有大肆屠殺中興府內的夏國軍民,很多軍兵後來都被收編進了蒙古軍營。

李惟忠為人豪爽大氣,深得蒙軍內原大夏國軍兵的擁戴,因為跟隨窩闊臺西征屢立戰功,深得窩闊臺器重,雖然年紀不大,現在已晉升為中興府駐軍的副將。

雖說親眼見到成吉思汗殺了自己的父親,但是窩闊臺留下了中興府內幾十萬軍民的性命,為了延續大夏皇室宗親的香火,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復國,李惟忠將殺父之仇深深埋在了心裡。平日裡在軍中兢兢業業,李惟忠盡力圖謀高位,為的就是日後有機會行事方便;而李惟忠也時常利用自己的副將身份暗中保護原大夏國的遺民免受欺辱。今日剛從衙門出來,李惟忠看見門外蒙古兵在呵斥幾個百姓,急忙過來檢視,萬萬沒想到竟然見到了麗妃!

李惟忠急急地問道:“麗妃娘娘這十多年來去了哪裡呀,為何今日忽然回到中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