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西夏國殤(11)(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惟忠眼神不免遊移不定,不自覺地瞥了瞥哈布日。哈布日見李惟忠望向自己,一時也不方便開口說什麼,只得眨了眨眼睛,意思說沒有和母親提這個事。可是李惟忠卻不甚明白意思,所以臉上也現出絲許困惑,不知道怎麼接王妃的話,用手揉了揉鼻子,喉結也不自覺地蠕動了幾下。
這些微表情被古爾王妃看在了眼裡,王妃不禁奇怪,想這惟忠弟弟平日裡做事心思縝密,從容不迫,今天怎的卻猶猶豫豫,像是有什麼話不方便講。
立刻有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王妃的心頭,按捺不住急急追問道:“賢弟想是已經知道了姐姐高堂雙親的下落?”這一問,立刻讓李惟忠亂了分寸。
李惟忠還想試圖遮掩過去,吞吞吐吐地回答:“姐姐,愚弟正…正在想…想法打探,只是間…間隔時間太…太久,打探…打探尚…尚有難…難度。”
王妃見此狀更加起疑,不安的感覺愈發強烈,略微頓了一頓,又突然問道:“賢弟可知當年我高堂雙親是否隨皇帝前往蒙古大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皇帝當然說的是李哯,當年後主李哯皇帝獻城投降後被蒙軍押解前往漠北草原大營謁見成吉思汗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只是多年未歸是被殺害了還是被羈押在蒙古,民間只能猜測,沒有定論。
王妃的父母作為李哯皇帝的岳父、岳母,當年自然也是隨行去了蒙古草原,李惟忠本就不是善於說謊之人,想這人盡皆知的事實可能也隱瞞不住,於是只得點點頭,回道:“姐姐令尊令堂大人當年確是隨皇帝前往漠北草原大營謁見蒙古大汗了。”
哪知道古爾王妃聽到此話,突然渾身發抖,哇的一聲就大哭了起來,口中泣不成聲地念著:“父親、母親吶!”李惟忠立時慌了手腳,感覺是說漏嘴了,但是並沒有說皇帝一行被殺害呀,怎的王妃就突然大放悲聲呢?李惟忠手足無措,望向哈布日,哪知哈布日也是蒙面大哭起來!
李惟忠並不知道,其實王妃已經看過窩闊臺給成吉思汗寫的密函,知道李哯一行在去往蒙古的途中已經被秘密處死了,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否隨行了。今天聽李惟忠這麼一說,確定父母是隨行去了蒙古,那肯定是必死無疑了!王妃哪裡承受得住此等噩耗,哭著哭著突然手腳僵硬,噗通一聲就撲倒在了地上!
相關
唾手可得:成語,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公孫瓚傳》唐?李賢注引《九州春秋》。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指一做出動手的動作,就可以得到。常用於比喻很容易就得到。
作鳥獸散:成語,像叢林中的鳥群或獸群,受到驚嚇後散開了。意思是一群人慌張而狼狽地四散逃開。
墓室:指墳墓中放棺槨的地方。
火葬:在有些文化中,屍體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燒的。柴堆會包圍著擺放死者屍體的地方。然後在柴堆點燃火,火便會焚燒了木材和其屍體。這種方法主要用在古代,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釋迦牟尼,圓寂後火葬留下舍利子而聞名於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紛紛效仿死後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盛行土葬。
微表情:瞬間閃現的面部表情,這種反應在一個情緒喚起事件之後快速出現而且很難抑制,它們恰能揭示人的真實感受和情緒。微表情是有助於識別謊言的非語言行為,短暫地顯露出來的面部表情,如果它們與隨後有意呈現的面部表情不一致的話,那麼可能是此人在說謊的標誌。比如,你問一個人是否:()成吉思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