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模擬敵軍重灌方陣所布,時下南宋以及西域各國軍隊均以此陣為主,如若正面強攻,勢必折損頗大,故而只能智取。首隊官兵乃是由其他部族挑選的精銳組成,喚作探馬赤軍,個個騎術精湛,善於隨機應變,於此陣中作為佯攻之用。”

蒙古大軍兵力歷來不甚寬裕,自然是對兵力愛惜得緊,絕不會與規模較大的敵軍硬碰,所以靈活多變的戰術才是蒙古克敵制勝的法寶!

果然,探馬赤軍衝出去才幾十步遠,首領一聲令喝,所有士兵從箭囊中抽出羽箭“嗖嗖嗖”射了出去。

此時,探馬赤軍的橫隊離對面木樁陣尚有兩箭開外,羽箭其實根本無法射入陣中。但見,一排羽箭落在地上突然“砰砰”炸響,冒起一股股濃煙。

原來,這羽箭上綁著火藥、磷土,落在地上受到撞擊,立刻燃燒,生出了滾滾濃煙。

這隊官兵將箭囊中火藥箭盡數射出,一排排煙霧好似一道道幕牆;馬尾上的樹枝拖得塵土漫天飛揚,濃煙與黃塵混在一起遮天蔽日,根本無法看清對面的木樁陣了!

就在探馬赤軍的馬隊將要衝到對面方陣約一箭之地的時刻,就見令旗兵將繡有雨水圖案的藍旗一擺,馬隊立即橫撥馬頭,分別向兩側散了開去!

,!

而此刻,第二橫隊的官兵幾乎同時舉起馬鞭,狠狠抽向身邊一匹匹馬的馬屁股,這些馬猛然吃痛,狂吼亂嘶,拼命向前方奔去!

兩萬多人的輕騎兵也催動胯下戰馬緊跟在受驚馬群的後面,黑壓壓如同一大片烏雲,向著對面方陣衝了過去!

而此刻第三橫隊的重灌騎兵也在戰鼓聲中,保持著整齊的隊形,不徐不疾,緊跟在第二隊的後面,向前進發,只留下少數士兵守衛在戰車的旁邊。

那兩萬多輕騎兵轉眼已衝到距離方陣一箭之地,一聲號角響起,士兵們整齊地張起硬弓搭上長箭,向著前方空中同時射去!

此時,戰場上的濃煙和黃塵已漸漸淡去,依稀可見密密麻麻的箭雨越過前衝的馬群,從天而降,落入方陣的中間,“哚哚哚”釘在木樁上,如同仙人掌一般。

接連三排箭雨落下,受驚的馬群已衝到了方陣跟前。前面的馬匹穿過濃霧,待看清面前的木樁時,後面的馬匹已緊緊尾隨而至,根本無法收勢,只得一頭撞了過去!

只聽見一片馬嘶哀鳴,方陣的鹿砦、樹樁到處橫飛,許多馬匹也被撞得筋斷腿折,撲倒在了地上。近十萬的驚馬掠過,如此巨大的木樁方陣已被衝得七零八落,近一半的樹樁已經倒下。

馬群繼續前奔,來到了方陣後方,此時速度已經明顯減慢。而第一橫隊的探馬赤軍已在此等候,將這些驚馬攔住,然後驅趕著馬群從方陣兩側外圍返回。

又見令旗兵將帶有驚雷圖案的黃旗一揮,龐大的輕騎兵橫隊竟沒有正面衝擊,而是同樣橫撥馬頭,向方陣兩側散去;但是並未像第一隊一樣跑到方陣後方,而是呈巨大的半圓形將方陣的側翼和後方團團包圍;士兵們換過輕弓和短箭,三三兩兩為一小組,輪番衝到陣前,只向方陣的側翼和後方外圍樹樁射擊;射完即迅速返回隊伍中守望。

哈布日不明所以,想張口向李惟忠問詢,但眼睛已被戰場上稍縱即逝的場面牢牢吸引,緊張得已說不出話來。李惟忠衝他笑笑,示意哈布日繼續觀看。

幾乎就在同時,第三橫隊的重灌騎兵已經從正前方衝到陣前,士兵們挺起長矛和盾牌,加快了衝擊速度;而第四橫隊的重灌騎兵也緊隨其後。

兩列橫隊的兩萬多匹戰馬踏著整齊的步伐,士兵們殺聲齊嘯,如同一陣悶雷滾過,實在是令人膽戰心驚!

長槍所過之處,樹樁如一陣狂風颳過,紛紛倒下。有些士兵的長槍紮在樹樁上拔不出來,乾脆就將長槍丟棄,抽出蒙古彎刀,一路砍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