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西夏國殤(6)(第2/3頁)
章節報錯
耶律鑄和李惟忠進了錦瑞隆,見哈布日與婢女、侍從們正在忙碌,環顧一圈沒見到古爾王妃,就徑自走進了內室,正看到古爾王妃坐在床沿上,捧著一幅緙絲圖發呆,床上已收拾了一些衣物,二人已然明白了王妃的心思。
耶律鑄緊趨幾步,單腿跪地:“懇請王妃賜罪,小人耶律鑄愧對王妃!”
古爾王妃放下畫軸,別轉頭去,眼淚止不住就流了下來:“爾堂堂大蒙古國如何竟連一個夏國小民皆不願放過?!”
耶律鑄頭低得快垂到了地上:“小人絕無任何妄念,小人即刻就離開中興府,日後絕不再打擾王妃一二!”
古爾王妃緩緩回過頭來,看著匍匐在地這耶律楚材的兒子,雖說惱怒其一路跟蹤監視,但是想起這些時日耶律鑄無微不至對自己一行人的照料,竟對耶律鑄怎麼也恨不起來。
王妃嘆了一口氣,輕輕起身,伸手扶起耶律鑄:“罷了罷了,姐姐豈敢怪罪賢弟。此中興府既容不得吾母子二人,吾等離去便是!”
耶律鑄急得也快哭了出來:“如若姐姐還認我這個愚弟,就請姐姐留在中興府好生居住,愚弟從此往後絕不再叨擾!”
,!
見古爾王妃沒再堅持,耶律鑄衝王妃深深一揖,轉頭出了內室,召喚隨從放下手中活計一同就往門外走,李惟忠急忙跟了出去,正在忙活的哈布日和三個婢女看得一臉愕然,但未敢發聲詢問。
正走到門口,耶律鑄突聽身後一聲呼喚:“賢弟!”回過身來,看見古爾王妃從內室走了出來,眼中竟是依依不捨:“賢弟若不嫌棄,願時常回轉看望吾等!”
耶律鑄眼中熱淚險些奪眶而出,硬生生忍住,耶律鑄對著王妃再次深深一揖,趕緊迴轉身走出房門,不想讓王妃看見自己已經從眼中流出的淚水。
李惟忠追出房門送別,耶律鑄從懷中掏出一大把銀票交給李惟忠,叮囑李惟忠一定照顧好王妃母子,隨後帶著隨從返回蒙古大營而去。
相關
店小二:是指古時候驛站、茶館、酒肆、旅店等處負責侍應的人。意思是二老闆,屬於一種友好的尊稱。“店小二”來歷:古代有一個服務員,叫王示,寫名字時豎寫,把示常常寫脫節,寫為二小,傳來傳去人們就說成小二了,後來人們就把旅館酒店中的服務人員稱為“小二”。
正明公道:成語, 指正大光明。出自《醒世姻緣傳》。
總角之交:成語,出自《禮記?內則》。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髮型。頭髮梳成兩個髮髻,如頭頂兩角。意思指童年時期就結交的朋友。
如芒在背:成語,出自《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芒:芒刺,草木莖葉、果殼上的小刺。像芒刺紮在後背上一樣。形容心神不寧、忐忑不安。
依依不捨:成語,形容感情很深,捨不得離開。
銀票:北宋的“銀票”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銀票。元朝以使用銀票為主。銀票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鉅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銀票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銀票”。這時的“銀票”,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銀票”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銀票鋪,並在各地設銀票分鋪。由於銀票鋪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所印“銀票”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銀票”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