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均是描寫“龍馬會”最重要的歷史記載,《長春真人西遊記》還被後人認為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重要參考文獻。

相關

鶴髮童顏:成語,出自唐?田穎《夢遊羅浮》詩:“自言非神亦非仙,鶴髮童顏古無比。”意思是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髮,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仙風道骨:成語,出自唐?李白《大鵬賦序》:“餘昔於江陵見天台司馬子微,謂餘有仙風道骨。”有神仙與修道者的風骨,比喻人氣質超塵絕俗。

精神矍鑠:成語,出自《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傳》。矍:驚視的樣子。矍鑠: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意思是指老人富有精神,老而強健,不失風采。

貧道:“貧”表示“本”,含謙遜、謙卑之意。“貧道”是一種謙稱,道者的自我稱呼,同貧僧。

虛歲:虛歲是與實歲(統稱作週歲)相對的一種記歲方法。虛歲是中國傳統的計齡方式,也流行於亞洲東部其它國家,用於計算人出生後正在經歷的年份次序(序數),以剛出生時為一歲,因為這是人出生後的第一年,與已經歷過的懷孕時間無關。它與國際通用的,以剛出生時為零歲計算人出生後已經度過的時間長度的計齡方式不同。在中國,為了區別兩種計齡方式,才有了虛歲和週歲這兩種名稱。

古稀之年: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思是指人到七十歲。

元神:在神話領域中一種高於肉體而可以單獨存在的某種物質,它是透過修行人修煉而逐漸形成掌握的可以控制魂魄的物質,它也是人類生命的真正意義與一切精華。在人類現有的能力下無法考證這種物質是否存在。

指點迷津:成語,出自唐?孟浩然《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詩》。意思是針對事物的困難處,提供解決的方向、辦法或途徑。

梟雄:意思是驍悍雄傑、有雄才謀略之人,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金戈鐵馬:成語,出自《新五代史?李襲吉傳》。金戈:金屬製作的戈。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意思是戈閃耀著金光,馬配備了鐵甲。比喻戰爭,也形容戰士持槍馳馬的雄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陰德:指暗中做有德於人的事,或指在人世間所做的而在陰間可以記功的好事。

耳熟能詳:成語,出自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詳也。”釋義為聽得多了,能夠很清楚、很詳細地複述出來。

比比皆是: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一》。意指到處都是,形容極其常見。

鮮有:指非常少,不多。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凡是種地的農民有自己的天地可以耕種,凡是需要定居(居住)的人都應當獲得住所(房屋)。

六合:一指古代星命家術語,指月建與日辰之地支陰陽相合。也指傳統玄學(包括命理學、傳統曆法和風水學等)術語, 表示十二地支之間的一種關係,鼠與牛為合,虎與豬為合,兔與狗為合, 龍與雞為合, 蛇與猴為合, 馬與羊為合,為十二生肖六合。

振聾發聵:意思是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出自《隨園詩話補遺》。

醍醐灌頂:成語,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醍醐:由牛乳精製而成,有益人體。醍醐灌頂,即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徹底醒悟,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

茅塞頓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下》。茅塞:被茅草塞住。頓: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