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書籍,自然與社會,怎麼聽都有文化,不像玉鳳與芙姐看《知己之音》、《讀者文摘》、《故事大會》那麼高階。

“我們也就隨便談談工作上的事。”張靜雯明顯底氣不足,站在沈幽桐身後,為她調整燈光明暗,說:“光線太暗了,會傷害眼睛的。雷先生朋友寫的歌還真有些道道,填詞作曲趕得上公司的製作水平,你要不要看看?”

“既然雯姐都這麼說了,自然是要看看的。”

張靜雯便把那幾張信箋紙遞過去。

沈幽桐眼睛當先落在標題上,“宿命上的傷痕?”

“是的,挺文藝,挺別緻的,特能打動人心。”張靜雯想起雷先生迷醉人心的眼神,趕緊答道。

沈幽桐初步瀏覽,覺得作詞確實當得起雯姐的評價,剛要試著按照樂譜試唱幾句,注意力卻被紙上的筆跡吸引住了。

第263章 國王的弟弟

這些寫在信箋紙上的字,沉穩有力,開始幾行十分端正工整,寫到後面就潦草多了。

初看只覺得圓轉溫潤,下筆如同謙謙君子,隱約中還透著一股秀氣。

但仔細一看,那字卻又顯得剛硬、冷漠。俗話說一個人的字往往代表了這個人的性格特點,看來這人想必和他寫的字一樣充滿矛盾。

字跡越看越是熟悉,筆畫中的轉折、後面潦草的連筆,越看越是相像。

“黃昏裡有晚風來溫存”中的“有”字,和“多情只有春庭月”中的“有”字,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中間兩橫都是極快的連成一條線,而下面的勾都是微微提起,並不明顯。

其他字或多或少都有極其類似的風格。

沈幽桐心臟開始砰砰亂跳,血往上湧,抓住信箋紙的手指微微顫抖,一時竟做聲不得。

巨大的心跳聲連張靜雯也聽得一清二楚,覺得她這個反應叫人奇怪,急忙問道:“阿桐,阿桐?”

“這首歌的作者在哪裡,我想馬上見到他。”從沈幽桐喉嚨裡出來的聲音嘶啞得嚇了兩人一跳,像是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時光。

“啊,我馬上問問雷先生,出了什麼問題?”

張靜雯的電話沒有接通,對方已經關機。“阿桐,不好意思,要不我明天再問問。”

沈幽桐卻慢慢的冷靜下來,自然與社會早已丟過一邊,在記憶中仔細對比信箋紙上的字和寫在老家閨房牆上的字。

兩幅字明顯有區別。

牆上的字相比更稚嫩一些,也更粗糙,能放不能收,情緒大開大合。紙上的字比起來老氣了許多,轉圜如意,像是一個終生鬱郁不得志的中年人所寫。

再看看最後的簽名:陳荻蕤。這是個從沒聽說過的名字。

定了定神,聲音已恢復原來的輕靈柔美,問道:“雯姐,雷先生說他朋友是做什麼?他寫這首歌有什麼要求?”

“嗯……是在居委會上班的,其他的沒說,我也不太好問。”

“哦。”沈幽桐表示明白,注意力重新回到歌曲的藝術上。

認真看了十多分鐘,輕聲一嘆,道:“寫得很好,已經達到專業水準了。就是幾個細節部分需要再處理一下,你看這裡,降了個調子,其實是不必要的。”

專業的東西,張靜雯還真是不便插嘴,唯唯笑道:“阿桐,也只有你能改了。”

沈幽桐又道:“這個風格很像是塗老師的作品,不過她不會犯這種錯誤。而且據我所知,塗老師身邊也沒有這麼高的,填詞像作詩的作者。”

“要不打個電話給塗老師問問?”

“不用了,肯定不是塗老師。你明天幫我約約雷先生,看能不能和這位作者見個面。”

“好的。”張靜雯突然想起一件事,說:“今天中午屈總叫我過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