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攀登者計劃(第1/2頁)
章節報錯
2076年,火星瞭望城
聯邦、帝國、共和國三方科技頂尖人才齊聚一堂,共同啟動名為“攀登者計劃”的尖端專案。
所謂“攀登者計劃”,是匯聚人類科技領域中最頂尖人才實現科技越階發展。包含由理論物理學專家及其助手們組成“尋夢者”專案研究院,和應用物理學專家及其助手們組成“造夢者”專案執行院。
並且在地球、火星、月球設定三個分支組織,力求在不同環境下對各種實驗進行推理和驗證。團隊成員工作地點不固定,可以隨意往返各個分部研究討論。
“攀登者計劃”研究的課題極其廣泛,生物學中以免疫和延壽為主線,強化人類體質。材料學以抗壓、抗熱、抗輻射、抗打擊為主線,應用於戰艦、太空城建設。此外還有通訊、動力、能源、能量武器……等等。
至於更深層次帶有宇宙奧秘的黑洞、蟲洞、維度、曲率等遙不可及專案,則淪為二線科研主線,只有在當前科技進階成功後,才安排專案組去觸碰。
最新出成果的是生物學,原本這些課題早已經在地球時代就有研究。現在有錢、有人、又有地外生物樣本的提取,所以可以延壽的藥物很快就誕生了。長壽畢竟是所有人類最為渴望得到的,為了避免還沒普及就造成災難事件;所以沒有大規模生產前,仍屬於最高保密許可權。
首批使用延壽藥物的,自然是三方最高領導人們,這種特權是他們應得,尤其像夏老這樣聯邦頂樑柱。第二批使用的是“攀登者計劃”的專家,第三批是這些專家的助手們。因為科技發展經驗的積累是越階的最大本錢,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因為人員更替造成研究斷鏈。
在伴隨著各項研究開始出現實質性進展後,帝國、聯邦、共和國之間的隔閡近乎消融,往來貿易也逐漸增加了許多。共和國在這個過程中受益是最大的,因為貿易帶來的移民的持續增加。
除了火地月,土木兩星的開發也被列入到“攀登者計劃”中,畢竟大量的氘氚資源是星際航行的保障。肖然也對於這個專案給予了最大資助,他將剛剛下線的第四艘齊雲艦下線借給了這個專案組。
2083年,火星榮耀城
能源和武器兩個頂級專家團合作啟動了一個新課題——恆星炮。
專案負責人是沙俄武器專家伊萬諾夫。由於專案工程極其龐大,肖然、帝國和聯邦代表現場聽取了專案彙報。
“大家好,我是伊萬諾夫,能量武器研究專案負責人,下面我對恆星炮專案的設想和可行性做詳細彙報。”
“作為假想敵的外星文明,肯定具備了跨恆星系航行的科技,不是發射探測器那種,是大規模的高速運動。這些都是“攀登者計劃”研究的物件,但整個計劃多久能實現,能否在對方出現前實現,還未可知。所以我們急需一個可以自保的,能越階擊潰敵人的武器系統”
“戴森專案從28年前第一期完工到第二期,戴森雲鋪設面積達到35萬平方公里,用於文明內部發展已經綽綽有餘。經過與能源專案組兩個月的研究得出結論,戴森雲的太陽能武器化可行性很高。它瞬時釋放的能量,可以輕鬆摧毀大質量小行星等量級的天體,即便“攀登者計劃”研究的所有越階材料獲得成功,也根本無法做到有效抵擋。”
“非戰爭時戴森專案用於能源供給,戰爭時進行恆星炮充能,每次充能大概二十分鐘。除了戴森雲附近設定主炮,在地球、火星、月球同步軌道再增設行星防禦炮,按照這個能量計算,需要再鋪設20萬平方公里戴森雲。”
伊萬諾夫開啟一個恆星炮效果圖——設計方案簡單、粗暴。
炮口由各種能量轉換裝置組成,沒有多餘的載體設計,主炮口徑足有十公里、行星炮口徑也有一公里。如果伊萬諾夫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