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張愛華就感覺陳旭與唐瑜兩人怪怪的。兩人的眼神總是若有似無的迴避對方。

總讓張愛華產生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她感覺陳旭與唐瑜兩人肯定在她不知道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但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她和唐瑜一天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時在一起,她們哪裡來的時間另外見面呢?

奇了怪了。

明天就是十一月六號了,今天是交公糧前的最後一天。

開工前,村長又來鼓舞了一番士氣。

“明天就是交公糧的日子了,大家都打起精神,一定要將最好品質的糧食上交給國家。還有明天負責運送糧食的同志們,下午下工後,要再檢查確認一下自己負責的車子,統一停放到曬穀場。

明天早上,我們五點直接在曬穀場集合,等大隊其他村的糧食都運送過來後,一起出發。我們是離縣裡最近的大隊,可不能被其他大隊搶了第一名,聽到沒。”

“聽到!”

一時間,被安排運送糧食的青壯年們,都齊聲應答。

看著徐家村的各個村民臉上的神情,唐瑜不得不感嘆這個時代民眾的集體榮譽感是後世不能比的。

“其他沒有安排去交公糧的同志們,明天不用上工,自由安排。好了,現在大家按照昨天的安排,開始上工。”

聽到村長最後一句話,唐瑜和張愛華都高興了一下。

城裡的工人每個星期有一天的休假日,但村裡的農民和知青是沒有休假日的。不上工就沒有工分,知青們每年上滿全工,加上各自自留地種的一些糧食,才能滿足一年的所需。

工分不僅可以換糧食,也能折算成錢或票,去買生活所需的用品。

大家都不捨得浪費上工的機會,除了貓冬時間,這樣的放假的機會更是難得。

唐瑜已經看到村裡有些小姑娘,已經開始交頭接耳,計劃著明天的活動了。

但是她們的計劃也是很好猜測的。

這不,中午的時候,就有知青點的女知青找到了唐瑜她們。

做飯的時候,黃豔紅問:“唐同志,張同志,你們明天什麼安排啊?我們要去縣城一趟,你們去不去?”

村裡的小姑娘們大概也都是這樣的安排。

徐家村確實是離縣城最近的村子。但走路也要一個多小時。

平時家裡的壯勞力們都要上工,讓姑娘們自己或與小姐妹們一起走一個小時去縣城,她們也是要會害怕的。雖然這個時代的民風單純,但是小姑娘們自己出門還是挺危險的。

貓冬的時候又是天寒地凍的,地上結冰後,走路更是不方便。

所以村裡的小姑娘們去縣城的機會真的很少。

現在這個時候,天氣還沒有完全冷下來,大家集體放假,村裡去縣城的人很多。

況且交公糧的隊伍也是去縣城的,她們可以選擇跟著隊伍一起去,就是交公糧的隊伍出發時間比較早。

如果嫌棄交公糧的隊伍出發時間太早,也可以與村裡的其他大媽嬸子們一起去。

大媽嬸子們,出門的機會也少,大家也都有一些針頭線腦之類的東西需要買,雖然村裡有供銷社,但相比縣城裡的百貨大樓裡面的種類,還是太少。

而且,基本每家都會有一個壯勞力在交公糧的隊伍裡。除了幾個運送多出或不合格糧食的人回去的人,大部分的人,還是都會選擇在縣城逛一會。

到時姑娘們就可以和家裡的壯勞力約好,或跟著同村別家的一起回去,這樣也比較安全。

所以就算大家沒有想買的東西,也會出來走走。

但對於 唐瑜來說,這個縣城真沒有什麼好逛的,對她來說唯一比較有吸引力的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