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牛馬第一天結束(第1/2頁)
章節報錯
午後的太陽,還是熱烈,唐瑜兩人翻完大豆,就回了知青點。
回到了知青點,就有些不想出去了。
然後唐瑜就決定先去躺一會。躺在炕上時,想想自己這兩世都是做牛馬,也是挺悲哀的,在後世上班做牛馬是精神上的疲累,在這個時代做牛馬,完全就是體力上的疲累。
這一世,她一定要找一條,沒這麼牛馬的活法。但是這兩年應該是沒有辦法的。
對於真實的七十年代,唐瑜是不瞭解的,她對這個時代的瞭解,完全來自小說,結合原身的記憶,這年頭,就算是這張愛華這樣的有錢小姐,都要下鄉當知青幹活,她就更沒有辦法逃脫幹活的命運了。
只能期待過幾年,放開自由經濟後,找一個不那麼辛苦的事情做一做,然後等賺到第一桶金後,就去買股票、買房躺平,再也不做牛馬了,到時就可以做一條躺平的鹹魚了。
在炕上眯了一會,醒來也就差不多又要上工了。就現在這種勞動強度,唐瑜都感覺有些受不了,真不知道農忙的時候,自己該怎麼辦了。
到了曬穀場,徐曉蘭果然已經在那裡了,她也沒有等唐瑜兩人,正拿著一個長杆,長杆的另一頭連線著一個短木條,她揮舞著長杆,讓短木條砸向大豆。
唐瑜後世時好像在電視上見過,卻想不起這個工具的名稱。但是她知道,這是在給大豆脫粒。
見唐瑜兩人過來,徐曉蘭對她們說::“這是連枷,倉庫裡應該還有一個,你們其中一個去取來,學著我的樣子,拍打已經曬的比較乾的大豆。另一個人再去翻以一次沒曬乾的大豆。”
因為大豆不都是同一天收割回來的,乾燥程度都有不同,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
唐瑜兩人應下,唐瑜選擇了用連枷,張愛華選擇翻大豆。
徐曉蘭現在就像是帶她們幹活的小師傅,唐瑜兩人都是沒做過農活的,而且這一天合作下來,她們感覺徐曉蘭年紀雖小,但做事挺公正認真的,也就百分百服從了。
唐瑜揮舞著連枷,剛開始還是感覺挺好玩的,但是拍打的次數多了,也就開始累了。
這些大豆雖然看上去已經比較乾燥了,但還是沒有達到交公糧的乾燥標準的。
“徐同志,這大豆看著還不是很乾啊,這樣就達到交公糧的標準了嗎?”
徐曉蘭手上不停,頭也沒回,但依舊回答了唐瑜的問題。“沒,太乾燥的大豆,用連枷敲,容易把大豆敲碎了。”
唐瑜懂了,大豆敲碎了,品相就不好了,這個年代的人都還是比較淳樸的,這種品相不好的都不會拿去交公糧的,不能拿去交公糧,就只能分給村裡人和知青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的大隊和大隊之間是存在攀比的。每年交公糧的時候,不僅要攀比交的糧食哪個大隊多,還要比哪個大隊交的糧食品質好。如果哪個大隊,在交公糧的時候,被發現糧食質量不達標,或品質不好,是要在整個公社丟臉的。
而且影響的還不只是這一年,往後幾年,都會被別的大隊用這個理由嘲笑。
用連枷給大豆脫殼,是比較方便的方式。但為了大豆的品相,只能在大豆水分還沒曬得太乾的時候就使用連枷脫殼。
就是辛苦給大豆脫殼的人了,如果幹燥的大豆脫殼,連枷只用敲一百下,那這種不太乾燥的,就可能要敲兩百下。
要花多一倍的力氣去敲打大豆。
在唐瑜快不能再堅持的時候,張愛華接過了她手裡的活。
唐瑜慶幸這些大豆不是同一天收割的,如果讓她今天把這倉庫的大豆都脫殼,她廢了都做不完。
唐瑜看著依舊用連枷敲打著大豆的徐曉蘭,真的是有些佩服這個年代的農村孩子。
小小年紀就要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