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徐曉蘭(第1/2頁)
章節報錯
隔日,唐瑜依舊是最晚起床的。雖然還只是她來到這個時代當牛馬的第二天,但是她感覺自己的班味已經快要把自己浸透了,這工真是一上一個不吱聲。
今天上工前的例行誦讀時,唐瑜安安靜靜規規矩矩的完成了誦讀,經歷了第一天的好奇後,其實也就這樣,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唐瑜就把這當成以前上學時的早讀課就是了。
但今天的誦讀結束時,又被王顯偉通知,今晚要進行政治學習。唐瑜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但她也只能在心裡吐槽一下。
但也僅限在心裡吐槽,如果被別人發現你抵抗學習,一個思想反動的帽子扣下來,就夠你喝一壺的。
到了村部,分活計的時候,唐瑜與張愛華主動選擇了曬大豆的活計。
活計本來是不能自己選擇的,但是這個曬大豆,曬穀子之類的活計,工分比較少,幹活的時間也不短。
村裡的人更喜歡以家庭為單位,分一個工分多一些的活計。家裡的壯勞力多幹了活,平攤工分便宜的也是家裡人,如果家裡壯勞力和別人組隊幹活,總認為是便宜了別人。
而曬大豆這種活,工分少,壯勞力如果來幹這活,就是耽誤自家賺工分。
大家都想賺多一些工分,都不喜歡做這活計。這活一般就由生產隊長強制分派,而女知青則是這種不受歡迎活計的主力軍。
所以唐瑜兩人主動選擇做這活計,都沒有人提出反對。
今天與她們兩人搭夥的是村長老婆趙嬸子。這種不受歡迎活計的另一個主力軍---幹部家屬。
村裡人不喜歡這活計,但這些活計總是要乾的,就算把全部女知青都派來幹這活也做不完。為了堵村民的嘴,只能讓村幹部家屬帶頭了。
分派好活計後,村長把村幹部和知青隊長王顯偉留下了。唐瑜他們知道,應該是商量他們租房的事情。這事目前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看村幹部的決定了。
唐瑜兩人和趙嬸子一起往大豆倉庫走,唐瑜突然想起昨天下午,自己想到的點子,於是又準備回去領麻袋。
對著張愛華和趙嬸子說:“你們先過去吧,我昨天想到一個能讓搬豆子省時一些法子,我去領一個麻袋去。”
也沒等兩人回答,就跑了。張愛華怕趙嬸子以為唐玉是耍滑頭,想偷懶。只能給她找補一些,“小玉,思維比較活躍,想一出是一出,呵呵呵。”
趙嬸子並不在乎,笑著說:“你們年輕人,思想活,如果這辦法真有用,不也是給我們省時省力了嗎。”
唐瑜回來時,帶了一根補麻袋的針,和三張破麻袋。因為是跑著來回的,趕到倉庫時,與先走的張愛華她們也就前後腳的功夫。
她先把繩子對摺,鋪在地上,再在上面鋪上破麻袋,然後用補麻袋的針把麻袋與繩子縫合在一起固定住,就完成了。
唐瑜抖一抖麻袋,麻袋就在地上鋪開了,“愛華,你看這樣就不用先把繩子鋪好了,麻袋抖一抖就好了。而且有麻袋擋著,就算不包頭巾,也不用擔心大豆杆子戳到頭髮了。”
“小玉,你也太聰明瞭吧。”張愛華特別捧場的說。
旁邊也有湊過來看唐瑜在幹什麼的,有些人覺得這就是多此一舉,看過了就離開了,有這功夫縫縫補補的,自己早就多搬了幾趟了。
當然也有覺得有用的,比如昨天與她們同組的徐曉蘭。看完後,說了一句,“確實能省一些時間。”然後就去領麻袋了。
看著唐瑜使用過一次後,趙嬸子也是覺得這樣挺好的,就照著樣子縫了一個。還一邊誇:“還是你們知青腦子活。”“上過學的就是不一樣。”
誇得唐瑜都要臉紅了,這也不算是什麼偉大發明吧,只是稍微動了一下腦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