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掰玉米杆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果然,輪到唐瑜她們時,生產隊長分派了其他活計給她們。
其實王顯偉也沒有說什麼過分的話,他和生產隊長之間也沒有什麼灰色勾結之類的關係。
但也只能說,他的人設不倒吧。
他找到生產隊長說:“我們知青反映說,她們是來接受中下貧農再教育的,想要接受其他的挑戰,嘗試其他的活計。”
他也沒有說是哪個知青跟他反映的,也沒說要整誰,還冠冕堂皇的說是接受挑戰,嘗試新的活計。
根本找不出一絲不妥的地方。
王顯偉說知青想嘗試其他活計,生產隊長第一反應就是之前在曬穀場那幾名新知青。
因為其他知青來得久了,不可能只做同一種活計,也不存在嘗試新活計這個說法。所以自動就理解成了是唐瑜幾人。
反正現在曬穀場的活計已經不多,只剩下少量的還未曬乾的糧食,也用不到幾人。
既然新知青們現在不想繼續做曬穀場活計,那就安排其他的唄。也不影響什麼。
於是生產隊長就給唐瑜她們幾人安排了掰玉米杆子的活計。
而唐瑜幾人也只能接受安排,就算生產隊長安排她們去掏糞,她們也沒辦法拒絕安排。因為這個時代,就是這樣的規則。
一通分派下來,正好唐瑜、張愛華、陳旭三人與劉興國、黃豔紅、陳彩蓮三人,分到了相鄰的兩塊玉米地。
集體經濟時代,眾人都是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以前只要上工時間夠了,就能得到差不多的工分。
漸漸的一些偷懶的人,開始偷奸耍滑,一直磨洋工。勤勞的人後來見幹活多幹活少,都拿一樣的工分,漸漸的也開始磨洋工。
後來就開始有一些順口溜出來,嘲笑這樣的情況,
比如:“人多亂哄哄,幹活沒幾成。出工一大片,收工都偷懶。”
“眾人齊上陣,幹活沒幾分。看似人不少,成果難找尋。”
“一夥人不少,活計沒多少。出工都熱鬧,收工沒見好。”
後來為了取締這種情況,就開始實行幾人為一組,分派一塊地,幹完了活,這一組的人才能得到工分。
至於同組的人是按勞分配工分,還是平分工分,都是同組的人同意了就好,分配好後去記分員那邊登記工分就行。
現在實行的就是這樣的制度。
唐瑜六人一商議,就決定一起幹活,幾人都還算聊得來,一起幹活還能說說話,不會那麼無聊。
這掰玉米杆子的活計,說來也是簡單,只要將玉米杆子從根部折斷,然後收集起來,送到指定的地方就可以了。
這種玉米杆子磨碎了就是徐曉蘭說的,大隊的豬這兩月的伙食之一;曬乾了也能燒火。
幾人領了鐮刀,就去了地裡。
開始時,幾人還能說說話。
唐瑜想起昨天黃豔紅借她們的袋子。
“黃同志,昨天真是謝謝你借我們的袋子了。不然我們上去半天就要下來了。”
“沒什麼,我們第一次去的時候,也是根本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想來你們應該也想不到這些,就讓劉同志帶上了。”
黃豔紅也是不貪功,想到唐瑜幾人昨天的收穫,“我們也有些後悔,昨天怎麼就選擇了去縣城。早知道就應該選擇跟你們一起上山的。”
“我們也沒想到,也是多虧了徐曉蘭和徐大平同志帶我們過去。不然我們根本找不到這些板栗樹。”
“你們能跟村裡人交好關係,也是本事。你別看這村子的人看上去和和氣氣,其實他們很排外的。”
唐瑜幾人來了這麼多天,其實也沒接觸過幾個村裡人,幸虧接觸的幾位都是比較好相處的。